文档详情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_图文.ppt

发布:2018-11-18约3.68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述 病因 诱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护理 概 述 高血压基本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三次测量血压≥140和/或≥90mmHg,可考虑为高血压。 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理念 高血压是可控的,大多数需要长期治疗。 降压治疗的好处公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及心脏病的风险。 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建议成人每2年测血压一次,35岁以后每年测血压。 首次血压≥140和/或≥90mmHg者进行评估处理。 BP≥180/≥110mmHg者立即考虑小剂量药物治疗,2周内多次测压。 BP140-179/90-109mmHg建议观察随访,至少4周内测血压2次。 高血压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水平经随访观察后,一般血压≥140/90mmHg,高危患者≥130/85mmHg,即开始药物治疗。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140 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和/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90 注:本表摘自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 ★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冠心病,脑卒中后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如能耐受,所有患者的血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但冠心病的舒张压一般不要低于60mmHg。 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原则 ★ 小剂量开始。 ★ 多数终身治疗,避免频繁换药。 ★ 合理联合,兼顾合并症。 ★ 24小时平稳降压。 ★ 个体化治疗。 病 因 诱 因 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情绪激动如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 ,都可使其血压升高 ,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 ,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 ,同样可诱发脑出血 慢性呼吸道感染及慢性便秘患者 ,由于咳嗽、用力 ,可致使脑压一过性增高 ,也可能诱发脑出血。 季节更替 2:基底节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70%,壳核出血多见,由于出血累及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 ??(1)?壳核出血 表现为对侧偏瘫 同向性偏盲 偏身感觉缺失 失语 ??? ??(2)丘脑出血 ?表现突发对侧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甚至偏盲,双眼内凝 双侧瞳孔缩小或大小不等 。 ??(3)脑叶皮质下白质出血 表现为头痛 呕吐 脑神志混乱 烦躁不安 全身抽搐 等症状。 (4)脑桥出血 病人可出现深昏迷 瞳孔呈针尖样大小 中枢性高热等症状。 (5)小脑出血 发病初期大多意识清楚或又轻度意识障碍,表现眩晕 频繁呕吐 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 高血压脑出血示意图 诊断及辅助检查 ???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中年以上对高血压控制不甚满意的病人,根据其特征性,既往史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加以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 ?1 ?:CT检查 是临床疑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 2 :脑脊液检查 脑压增高,多呈均匀血性。 3 :病理反射 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 治疗 术前护理 1.降低颅内压:脱水药的作用能使正常的脑组织缩小,从而达到暂时缓解颅内压的目的。所以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脱水药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有: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2.控制血压:主要是对过高的血压采用降压治疗,是防止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而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