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程 论 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题目: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
保护问题及对策
学院:信息管理与科学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农村当前所面临的六大环境问题,分析出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城市污染的转移等因素。并对此,提出晚上政策法律体系,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民公平环境权益,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面源污染,生态农业,城乡公平,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却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及问题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2011年农村环境状况作了如下描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突出表现为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具体而言,农村环境问题有如下几种[1]:
(一)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监管能力薄弱
(二)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
(三)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四)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吨,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
(五)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
(六)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士、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着点污染与面污染、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新污染与旧污染并存的困境。严峻的环境污染不断考验着农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二、 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普遍原因。
从农村目前的污染状况来看,生态环境恶化的普遍性原因是目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我国农业生产大部分依靠化肥、农药、地膜,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而化肥农药的流失量惊人。一些地方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磷肥的利用率在10%-30%,氮、磷的利用率太低,化肥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了土壤自净能力农药利用率平均只有施用量的,比发达国家要低,农药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中,使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着生物多样性。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浙江省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吨/平方千米,造成减产损失高达产值的1/5左右。农药、化肥和地膜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失在环境中成为污染物,造成严重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