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疫检测的质量控制.ppt

发布:2025-02-24约4.3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胰岛素等,能与其相应靶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免疫测定方法中可干扰相应抗原抗体的测定。为避免以上情况出现,可在测定前用理化方法将其解离。自身抗体干扰溶菌酶干扰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中,溶菌酶可在包被的IgG和标记的IgG间形成桥接,从而导致假阳性。去除溶菌酶或将其封闭,Cu2+离子和卵白蛋白可有效地封闭溶菌酶,防止其联接IgG。溶血、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凝固不全、反复冻融外源性干扰因素标本溶血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使反应显色。细菌的内源性酶如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本身会对用相应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细菌的生长,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会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在2~8℃下保存时间过长,IgG可聚合成多聚体,在间接法免疫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血清标本如是以无菌操作分离,则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为有菌操作,则建议冰冻保存。样本的长时间保存,应在-70℃以下。标本贮存时间过长血液采集后,离心分离血清没有完全凝固,离出的“血清”并非为完全的血清,其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易造成假阳性结果血液标本采集后,应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标本凝固不全冰冻保存标本避免反复冻融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试剂准备、标本收集、测定方法和仪器操作写出“标准操作程序”(SOP)标准化操作及流程010201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分类02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基本条件三、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应用二级标准品为国家标准品标准品即含量确定的处于一定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标准品分级:一级标准品为国际标准品二级标准品为商品校准品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分类01临床免疫检验实验室应有充分合理的空间、良好的照明、空调及湿度维持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应保养良好,实验用品要达到相应的要求。02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第三节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之间的关系

IQC仅覆盖标本收集、实验室测定过程和结果报告及其解释分析步骤;而EQA还包括一个较大范围的实验室活动,诸如在标本接收中样本处理的可靠性,以及测定结果的报告和解释。QA覆盖了更宽范围的活动,最为重要的是标本收集、结果报告和解释阶段。QA还应评价实验报告的发出周期(及时性)、完整性和简洁性。实验室工作的质量保证在确保患者治疗质量上有重要意义。01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中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定性免疫检验定量免疫检验0203第四节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统计学质量控制:使用室内质控物与临床常规标本同时检测,然后根据室内质控物的测定结果,采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判断所进行的临床常规标本测定是否在控的一种质量控制措施。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中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检验误差有两类:一是系统误差,一是随机误差。系统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物测定均值的漂移,是由操作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品或校准物出现问题而造成的,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前述的措施方法加以控制,是可以排除的。随机误差则表现为测定SD的增大,主要是由实验操作人员的操作等随机因素所致,其出现难以完全避免和控制。统计学质控的特点统计学质控的功能就是发现误差的产生及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予以避免。1开展统计质量控制前,应将可以控制的误差产生因素尽可能地加以控制,这不但是做好室内质控的前提,也是保证常规检验工作质量的先决条件。2基线测定最佳条件下的变异(Optimalconditionsvariance,OCV)和常规条件下的变异(Routineconditionsvariance,RCV);当RCV与OCV接近,或小于2OCV时,则RCV是可以接受的。以上为批间变异。批内变异的测定;室内质控物的测定准确度的评价。临床免疫检测质控图的选择、绘制及质控结果判断也称Shewhart质控图,是由美国的Shewhart于1924年首先提出,并用于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Levey-Jennings将其引入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经Henry和Segalove的改良,即为目前常用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Levey-Jennings质控图方法第二十一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第一节概述一、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二、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第二节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一、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处理二、标准化操作及流程三、标准品和质控品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