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第三章(边坡稳定性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题计算 例题: 已知:路基高度13m,顶宽10m,其横截面初步拟定如图所示。路基填土为粉质中液限亚粘土,土的粘聚力c=10kpa,内摩擦角为240,容重为γ=17KN/m3,荷载为挂车-80(一辆车重力800KN)。试分析其边坡稳定性。 例题计算 解: (1)用方格纸以1:50比例绘出路堤横断面; (2)换算土层厚度数h0=2.0m; (3)确定圆心辅助线; (4)绘出滑动曲线; (5)确定圆弧中心; (6)分块,8段,每5m一段; (7)计算偏角; (8)计算面积; (9)计算重力; (10)计算法线、切线方向分力; (11)计算圆弧长; (12)计算稳定系数。 例题计算 解:(1)用方格纸以1:50比例绘出路堤横断面。 (2)将挂车—80换算成土柱高(当量高度)。设其中一辆挂车停歇在路肩上.另一辆以最小间距d=0.4m与它并排, 换算土柱高为 圆弧滑动面的解析法 M(ABDF)=M(AGD)-M(AGB)+M(ADF) 稳定性计算: 软弱地基的高塑性土路堤,坡顶为水平,而原地面成水平或向下倾斜。此时,如果边坡角小于某一限制,则最危险的滑动面指坡脚外,连同部分地基软弱土形成整体滑动,此类滑动面圆弧称为中点圆。圆心在位于边坡的正中点。 中点圆法: 一、临界高度的计算 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抗剪强度低,填土后受压产生侧向滑动或较大的沉降,导致地基破坏。薄层软土需要替换,后层软土应采取加固措施。 软土地基的临界高度是指天然地基下,不采取任何加固措施,所容许的地基最大填土高度。 §3.5 软土地基稳定性分析 Hc-容许填土的临界高度(m) C-软土的快剪粘结力 γ-填土的重度 Nw-稳定因数与λ和H有关 二、软土路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1)总应力法 K= (∑Si+ ∑Si+Pj)/PT PT-各土条在滑弧切线方向的下滑力的总和 PT=∑(Wisinαi)+ ∑(Wjsinαj)+ M/R Si-地基内(AB弧)抗剪力,Si=τiLi=Wicosαitanψi+CqiLi Sj-地基内(BC弧)抗剪力,Sj=τjLj=Wicosαjtanψj+CqjLj M-某些外力(如水平向地震力产生的对滑裂面圆心的滑动力矩 (2)有效固结应力法 有效应力法可以求固结过程中任意时刻已知固结度的安全系数,把固结度作为已知条件。在路堤载荷作用下,达到某一固结度时,滑裂面上某一土条底面所处的土层的软土抗剪强度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未加载荷前土层天然强度Si,其二为路堤填筑后,固结过程所增加的强度△Si K= (∑(Si+△Si)+∑(Si+Pj)/PT △Si=WliUicosαitanψgj Si=τiLi=Wicosαitanψi+CqiLi Ui-地基的固结度 浸水路堤的特点 ⑴ 除承受普通路堤一样的外力和自重外,还受水的浮力和渗透动水压力作用的影响。 ⑵ 稳定性与路堤填料透水性有关,压实良好的土或渗性水强的材料填筑的路基,边坡稳定性受水位涨落的影响不大。 §3.4 浸水路堤的稳定性验算 验算应针对路堤处于最不利的情况, 即洪水位骤然降落的时侯。验算方法同普通路堤边坡的稳定性验算,须考虑浮力和渗透动水压力作用。 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 ⑴ 用粘土填筑的路堤,可认为不产生动水压力,其分析方 法与一般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相同。 (2)用透水性较强的土填筑,作用力较小,可不计算渗透动 水压力。 (3)用不透水材料填筑,可不计算渗透动水压力。 判断 √ √ √ 计算方法 一.假想摩擦角法 浸水前 浸水后 计算方法 二.悬浮法 浸水后的附加作用力 基本原理:假想用水的浮力作用间接抵消动水压力对边坡的影响,即在计算抗滑力矩中用降低后的内摩擦角反映浮力(抗滑力矩减小),而在计算滑动力矩中不考虑浮力的作用,滑动力矩没有减小,用以抵偿水压力的不利影响 抗滑力矩 滑动力矩:附加浮力作用与动水压力相互抵消 三.条分法 基本原理:土条分成浸水与干燥两部分,直接计入浸水后的浮力和动水压力作用。 方法: 重力: 法向力:Ni=Qicosαi 摩擦力:Nifx 黏结力:CxLi 切向力:Ti=Qisinαi 动水压力:D=F2γ0I 稳定性计算: 所谓剩余下滑力 E 是指土坡滑动力T与计入稳定系数K 值后的抗滑力R 之差值。 即 剩余下滑力法(又称传递系数法): 该方法是以最后一块(坡脚处)的 En值的正负 值确定其整体稳性。若En≤0, 则稳定;否则判断失稳。 * * 第三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