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进展.ppt
※黄疸进展情况◆进展迅速:溶血病、败血症、G-6PD缺乏等◆进展较慢而时轻时重:新生儿肝炎◆进展缓慢而进行性加深:胆道闭锁第6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胆红素的性质◆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早期感染、母乳性◆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梗阻性◆两者均增高:肝炎、晚期感染第7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临床特点★生理性黄疸◆原因: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是成人的2-3倍,每天每千克约8.5±2.3mg/dl)○联结(与白蛋白)的胆红素量少○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Y蛋白含量极微,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酰转移酶(UDPGT)缺陷或活性低下→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少○肠肝循环的特点(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不成熟、出生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等)第8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临床特点:①一般情况良好;②黄疸出现(2-3天)、高峰(4-5天)、消退时间(5-7天);③每日TSB浓度升高<85μmol/L;④TSB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μmol/L(15.0mg/dl)◆黄疸程度:有个体差异,可因种族、地区、遗传、家族、喂养方式而异,如东方人、美国印第安人、希腊人较白种人高;母乳喂养者较人工喂养者高;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高第9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天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第10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病理性黄疸病因◆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增多症(1g降解的血红蛋白产生34mg胆红素)
血管外溶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
同族免疫性贫血(ABO、Rh血型不合)
感染
肠肝循环增加
红细胞内在异常(血红蛋白病、红细胞膜病、红细胞酶病)
低血糖: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胆红素合成↑第11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胆红素的清除减少
缺氧
遗传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分三型
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Lucey-Driscoll综合征):妊后期孕激素→UDPGT活性↓
Gilbert综合征:AD遗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
药物: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结合,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等
其他:先天甲低、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第12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胆汁排泄障碍
胆管闭锁:先天性胆管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症Ⅳ型、尼曼皮克病、戈谢病、酪氨酸血症
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第13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多为母O型.婴儿A或B型,约40%~50%发生于第一胎◆Rh血型不合溶血病:多为RhD溶血,其次为RhE溶血。一般不发生于第一胎(输过Rh阳性血、流产史、孕妇的母亲Rh阳性等可第一胎)◆其他血型不合(如MN血型不合)罕见第14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临床表现
黄疸:Rh溶血病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ABO溶血病2-3天;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贫血
肝脾大:Rh溶血病多见,ABO溶血病较少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进入血脑屛障的机制第15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完整的血脑屏障有栅栏作用,可限制胆红素进入中枢,保护脑组织如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或受某些因素影响通透性↑→血脑屏障开放→胆红素通过量↑→沉着于基底核等部位▲听觉异常(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常是出现较早较为灵敏的指标第16页,共37页,星期六,2024年,5月▲胆红素脑病的诱发因素△早期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早产儿→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血清白蛋白含量低△高渗、低氧、高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