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 .pdf

发布:2025-03-19约7.4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第1页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

张亚敏;林文津;徐小妹;徐榕青;于虹敏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为雷公藤谱毒相关性研究

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尾静脉注射给药,优选给药剂量、取血时

间,以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检测指标,

同时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尾静脉给药12h后低、中、

高三个剂量组(700、1000、1300μg/kg雷公藤甲素)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

显著增高(P<0.01),且大鼠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采

用大鼠尾静脉注射700、1000、1300μg/kg雷公藤甲素可以建立不同程度肝损伤

大鼠模型.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6(013)019

【总页数】3页(P7-9)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肝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大鼠模型

【作者】张亚敏;林文津;徐小妹;徐榕青;于虹敏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福

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福建省医学科

学研究院福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

建省医学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1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第1页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第2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雷公藤引起的毒性反应事件频繁报道,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

草药之一,其毒性在传统中草药中排第三,毒副作用发生率高达58.1%[1]。雷公

藤甲素既是雷公藤中活性最高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同时也是引起毒副作用的主

要成分[2-13]。肝脏是雷公藤甲素毒性作用最重要的靶器官之一[14-15]。建立雷

公藤早期预警机制对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包括停药)、防止肝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实现雷公藤的安全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8]。本课题组目前已分别尝试建立

三维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双向蛋白电泳指纹图谱等与雷公藤肝损害的相关性,以

期实现雷公藤肝肾毒性的早期预警。在雷公藤肝损害的谱毒相关性研究中,如何建

立不同程度肝损害动物模型,是保证研究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16-20]。本试验研

究不同给药剂量雷公藤大鼠肝毒性,以建立不同程度肝损害动物模型,为雷公藤谱

毒相关性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1.1试验动物

SD大鼠(本实验动物研究遵循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所制订的有关实验动物保护

和使用的指南,并经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雌雄各半,体重180耀220g

(1.3个月龄),由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动物实验室提供,动物合格证号院

SYXK(闽)2011-002。保持室温25益,每天保证12h光照,空气流通,相对湿

度维持在40%耀50%之间。

1.2试验药物

本实验中使用的药物雷公藤甲素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院1566-

200201。1,2-丙二醇,氯化钠,均为分析纯级,实验用水均为超纯水。

1.3主要仪器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第2页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肝损伤大鼠模型初步研究--第3页

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TGL-16G型

高速离心机(上海博通公司);5L/H50w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