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熹_大学章句_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_鄢建江.pdf

发布:2017-06-30约2.61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6年 7 月 伦理学研究 Ju l. , 2006 ( )                                    第 4 期 总第 24 期 Studies in Eth ic s  No. 4  朱熹 《大学章句 》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 鄢建江 (茂名学院 社科系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 ]  朱熹对 《大学 》研究有很大贡献 , 《大学章句 》道德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 育目的、道德教育过程 、道德教育规范 、道德教育方法等逻辑要素方面有丰富的内容 , 《大学章句 》展示的中 国古代道德教育模式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滋养 。 [关键词 ]  道德教育  大学章句  道德教育模式  当代 [中图分类号 ]B 82 - 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 1 - 9115 (2006) 04 - 0043 - 04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构既要与社会主义 学 》研究的功过 。他指出:汉 、魏至中唐的 《大学 》研究者有对 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又必须与中华 格物致知 “不探其端 ,而骤语其次 ”, “未免于择焉不精 ,语焉 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因为 “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 不详 ”之病 ;北宋二程则是 “接乎孟氏之传 ”,始尊信 《大学 》的 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越远 ,它就膨胀 儒学 “道统 ”之正宗 。其二 ,基于批佛振儒 , “为天地立心 ,为 [ 1 ] ( P9) [ 3 ] ( P105) 得愈大 ” ,传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衍生与流变 ,它深深熔 生民立道 ,为去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的宋儒历史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活着的文化生 担待 ;本着 “绍道统 、立人极 ”的经世致用的人文情怀 ,朱熹对 命 。作为儒家经典的朱熹 《大学章句 》无疑是今天我国道德文 《大学 》之注 “间亦窃附己意 ,补其阂略 ”,把 《大学章句 》创设 [ 2 ] ( P365) 化建设的 “获得性遗传 ”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拭去 为浸润着理学精神的旷世之作 。他按 “以经统传 , 以传附经 ” 它历史的尘垢 ,去糟取精 、古为今用 、综合创新 ,无疑可以滋育 原则重排 “康诰 ”、“听讼 ”、“诚意 ”、“知本 ”章的结构顺序 ,依 现实的公民道德教育 。 二程之意外补写 “格物致知 ”章 ,使 《大学 》文意与结构的一致 性更合理 ;朱熹创造性地提出 《大学 》分一经十传 , “经 ”是孔 一 、朱熹对 《大学 》研究的贡献 子之意而曾子述之 , “传 ”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的思想 。他 《大学 》原为西汉儒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