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817-2011 水貂配种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30
B4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817—2011
水貂配种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breedingformink
2011-02-18发布2011-04-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1817—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畜牧总站、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战汪涛、马泽芳、王桂芝、侯世忠、闫先锋、陶安勇。
1
DB37/T1817—2011
水貂配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种貂选择,母貂发情鉴定及配种方式等技术环节。本标准适用于养貂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精子活力
在37℃下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
3.2
精子密度
单位体积精液中的精子数,单位:个/mL。
3.3
精子畸形率
畸形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
3.4
细菌数
单位体积精液经培养后观察到的细菌菌落数,单位:个/mL。
4种貂选择
4.1毛绒品质:毛色要求必须具有本品种的毛色特征,全身光泽,无杂色毛,光泽性强。针毛长25mm以上,绒毛长15mm以上,针绒毛长度比为1:0.65以上,毛锋平齐,具有弹性,分布均匀,全身被毛致密松蓬。
2
DB37/T1817—2011
4.2体重体型:公貂体重2000g以上,母貂1200g以上。体长公貂45cm以上,母貂38cm以上。头眼灵活,好动。
4.3繁殖力:公貂发情早,精液品质符合要求,一个配种季节能交配10次以上,所交配母貂受孕率在85%以上,母貂胎产仔6只以上,母性和泌乳力强,断奶时成活4.5只以上。
4.4健康状况:经检疫应健康无病。
5公貂精液品质检查
5.1精液采集:用清洁吸管吸取少量生理盐水,在刚交配过的母貂阴道内吸取少量精液。
5.2精液品质:必须符合表1规定。
表1公貂精液品质
项
目
要求
外观
呈乳白色,均匀一致。
气味
略带腥味,无异味。
精子活力,%
≥
70
精子密度,个/mL
≥
5×10?
精子畸形率,%
≤
18
细菌数,个/mL
≤
1×103
5.3检测方法
5.3.1外观、气味
目测、鼻嗅。
5.3.2精子活力
取精液15μL~25μL,在200倍~400倍显微镜下检查。每份精液取样2次,每个样观察3个视野,计
算平均值。
5.3.3精子密度
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测。
5.3.4精子畸形率
采用伊红或姬姆萨染色法检查时,在400倍~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左、中、右3个视野中不少于200个精子。也可采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
5.3.5细菌数
按GB/T4789.2规定执行。
5.4填写公貂精液品质检查登记表(见附录A)
6母貂发情鉴定
3
DB37/T1817—2011
6.1活动表现:母貂发情时,遇到公貂表现兴奋温顺,发出“咕咕”叫声。食欲不振,活动骤频,不安,排尿频繁,尿液呈绿色。
6.2外阴变化:将母貂用手捉起,观察外阴部的变化。
6.2.1第一阶段(前期):阴毛束端分开,阴唇微向外翻,呈粉白色,有的母貂阴唇开始充血呈粉红色(一般指当年的幼母貂)。阴唇较干燥,细看可见阴唇黏液。
6.2.2第二阶段(中期):阴毛明显分开,倒向两边。阴唇外翻呈椭圆形,分为两瓣或四瓣,有多量的黏液,呈粉红色。
6.2.3第三阶段(后期):阴毛逐渐合拢,阴唇形态与前阶段相同,但阴唇出现皱纹,比较干燥,呈苍白色。
6.3放对试情:发情的母貂放对时有求偶表现,进入公貂笼舍后无敌对表现,未发情的母貂则呈敌对表现,抗拒公貂爬跨。在放对试情时,选择性情温顺的公貂,时间不宜过长。
7配种
水貂的配种方式可分为同期复配和异期复配两种。
7.1同期复配:在一个发情周期里连续2天或间隔1天交配两次。
7.2异期复配:在两个以上的发情周期里进行两次以上的交配。
异期复配又可分为:两个发情周期两次配种,即在前一个周期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