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备课笔记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 授课时间:2007.3.26 教案完成时间:2007.2.26
教课名称:消化系统疾病 年级:2003级 专业层次: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教师:许建明 专业技术职称:教授 授课方式:大课 学时: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胃炎 第一节急性胃炎 第二节 慢性胃炎 基本教材: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 王吉耀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熟悉胃炎的病因、病理和防治原则
了解胃炎的流行病学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复习胃的解剖生理及其与胃病的关系(讲解2张幻灯图片,5分钟)
急性胃炎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防治(25分钟,2张胃镜图片)
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15分钟,1张Hp图片)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分类、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治疗(30分钟,2张胃镜图片)
小结与课堂提问(1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确诊依据、主要治疗原则
难点:1.急性应激导致胃黏膜损害的机制
2.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机制及其检测方法 复习思考题
何谓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Curling溃疡、Cushing溃疡?
如何识别和诊治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并发哪些癌前病变?
慢性胃炎的确诊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征象?
5.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如何检测? 自学内容
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参考书籍和文献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病理解剖学》
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临床诊断学》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胃的解剖生理及其与胃病的关系:
胃的分区、结构、黏液/黏膜屏障、四种胃黏膜细胞的生理功能。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变部位及其并发症的病理解剖特点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
病变范围不一,组织学特点是黏膜固有层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黏膜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黏膜以糜烂、出血为主。
糜烂:胃黏膜破损不超过黏膜肌层。
出血:黏膜下或黏膜内血液外渗而无黏膜上皮破坏。
病因 外因与内因
急性感染与病原体毒素
化学因素:药物(NSAID、皮质激素、铁剂、氯化钾、抗生素、抗肿瘤药),乙醇,胆汁反流
物理因素:过冷,过热,辛辣,胃内异物,留置胃管等
应激状态:严重脏器疾病(败血症、肾衰MOF),休克,大手术,严重创伤,精神心身应激,大面积烧伤(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ushing溃疡)
临床表现
不同原因所致的急性胃炎临床表现不一,但都有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消化不良症状:上腹痛,饱胀,嗳气,反酸,食欲减退
呕血和/黑便
体征 可有上腹轻压痛,偶有急性腹膜炎体征
诊断
有病因可循,发病急,病程短暂,排除其他急腹症,可作出急性胃炎的初步诊断
呕血和(或)黑便者,伴有服药或急性应激时,,急诊胃镜检查(出血后24-48小时内)可明确诊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糜烂、出血灶和黏膜水肿。
考虑 急性化脓性胃炎或胃肠穿孔时不宜胃镜检查
治疗
祛除病因
对症治疗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化脓性胃炎应及时手术
重点应掌握的问题
急性胃炎的诊断要点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原则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定义
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改变
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
胃黏膜炎性病变从浅表逐渐向深扩展至腺区,继之腺体萎缩
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最主要病因
自身免疫:特殊的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松弛等所致
其他因素:老年人、残胃、H+浓度明显升高、慢性右心衰、门脉高压、尿毒症、饮酒等
Hp导致胃黏膜损伤的机制
鞭毛和黏附素有助于Hp穿过黏液和定植胃黏膜
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能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和引起细胞损伤
空泡毒素(Vac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