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通识教育的观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通识教育的观点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规划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靳玉乐 报告内容 一、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三、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 一、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社会变迁与大学教育理念的演变 (二)大学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检讨 (四)走向通识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趋 势 社会变迁与大学教育理念的演变 1、古代大学教育的理念 强调学术及研究导向,培养博雅之士,不重视实用 2、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 英国的传统:“传授”学问,不在“发展”知识 德国洪堡改革:研究中心,重在“发展”知识—现代大学 美国大学的传统:研究、教学、服务一 大学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1、英国的传统 提供博雅教育,培育精英、引导社会价值 2、美国的传统 采取普及教育的原则,尽量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以通 识教育为主,专业训练为辅,使现代公民教育与专门 人才培养共进。 3、日本高等教育目标的特点 教授并研究学术的理论及其应用 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检讨 1、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目标 2、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目标 3、注重专业,学系过度分化 4、知识商品化与大学市场化 5、实施通识教育,但成效甚微 走向通识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1、全球化的挑战 2、知识综合化的挑战 3、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一)通识教育的理念 (二)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的理念 1、全人发展教育的取向 2、人格养成教育的取向(培养有教养的人) 3、公民教育的取向 4、大众教育或普及教育的取向 通识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的人的教育,使 他们拥有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的教育, 通识教育不是培养无所不能、多才多艺的匠人,其宗旨在 于使人不仅学会“做事”(to do),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 (to be)。 通识教育的目标 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通识教育目标: * 明暸、吸取与应用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的知识; * 接触他国文化,以更切确的亲身经验,体验处身 现代世界的角色; * 审慎思考道德在社会变迁中的明辨判断; * 明暸某专一领域的思考途径、解析方法、培养好 奇心与探索问题的能力; * 充实解决问题的基本分析知识、方法,以进一步 获取高深的学问; *具备各领域都需要的解析力与写作技巧。 美国芝加哥大学提出的通识教育的目标: * 帮助学生认识他所生存的物理、社会、与智能的世 界; * 教导学生对于跨文化的了解,接纳文化差异; * 培养学生一种健全、超然公正、有判断力的思考模 式; * 培养学生判断事务的方法,并发展对不同领域间知识 相互连结的能力。 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起草的《美国民主社会中的高等教育》报告书及美国教育委员会和加利福尼亚州教育界提出的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 * 发展以伦理原则为基础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们的个人生活和 社会生活,培养积极参与解决自己的社团、国家和民族的社会、 经济、政治问题的、有知识、负责任的公民。 * 理解自己的文化遗产以便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具有一个全 面的认识,同时,认识世界上各不相同民族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 理解自己与生物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使自己适应并改 善这种环境。 * 发展用口头和书面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有理解的读和听 的能力。 * 发展参与某种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和评价别人的创造性活动的能 力。 通识教育目标的共同点: *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但要培养健全的 “社会的人”,同时更加提倡培养“未来的人”; * 强调对学生广博知识的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 养; * 强调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三、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 (一)我国对通识教育教育认识上的 误区 (二)国外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式 (三)我国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 我国对通识教育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把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 2、把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 3、把通识教育等同于公共课加自由选修课 国外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式 1、分布必修模式(Distributed Requirements); 2、名著课程模式(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 3、核心课程模式(Core Curriculu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