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综合防治.ppt
遗传——与发病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即其遗传受很多对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作用都很微弱,但有累加效应,即致病基因越多,则患病的可能性越大。01这类多基因遗传病同时还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02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总和决定一个人是否易于患病,即易患性。这种易患性高到一定的程度(超过阈值)才会发病。03遗传——遗传强弱判断*1常见慢性病遗传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卒中、肥胖、肿瘤。3已发病患者与自己的亲缘关系越密切、发病时间越早、病情越重、亲属中发病人数越多,该病的遗传性越强。2如果父母患有某种慢性病,自己患该病的可能性就会高于没有遗传背景者。遗传——家庭聚集性*生活在同一家庭的成员不仅有共同的遗传背景,还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慢性病的家庭聚集不见得主要取决于遗传。食盐摄入过多也可导致高血压的家庭聚集。在一个食盐摄入过多的家庭,如果一家人血压都高,就不能草率下家族遗传的结论,而是需要首先减少食盐的摄入。遗传——反对宿命*STEP4STEP3STEP2STEP1根据慢病发病的“阈值”理论,即便遗传度很高,如果严格控制环境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仍可以使其易患性达不到发病的阈值。越是具有遗传背景,就越是要加强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那种只讲遗传,忽视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干预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再次强调,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慢性病控制要明智——综合干预效果好综合干预效果好*1慢性病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3因此,针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联合干预效果最大。2不同因素间常存在协同作用,即两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致病作用远远高于两个因素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慢性病控制要明智——分清主次更重要分清主次的必要性*尽管综合干预效果最佳,但把所有危险都控制好并不容易。由于个人观念、生活习惯、干预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差别,很多人在控制危险因素时总是有所选择。这就需要百姓首先了解干预的优先顺序,同时还要算经济账。一句话,就是要明智。确定干预优先顺序的依据*干预的效果(从科学角度判断应该优先干预哪些危险因素)01干预的成本(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确定干预的优先顺序)02干预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个人习惯和社会环境的作用)03依据1——干预的效果*对不同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不相同,干预后的效果也不同。通常,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越强,干预后的效果就越大。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关系1*几种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PRC-USA合作研究)危险因素患病率%RR人群归因危险度%高血压16.74.0233.52糖尿病1.83.013.49吸烟44.51.8645.27高总胆固醇8.11.151.20高血压(≥140/或90mmHg),糖尿病(FG≥126比110mg/dl),高总胆固醇(≥230mg/dl),吸烟(比不吸)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关系2*几种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PRC-USA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RRPAR%RRPAR%高血压5.4542.35.3041.78糖尿病2.743.050.89---吸烟1.9329.70.72---高总胆固醇1.624.861.15---饮酒1.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