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RUP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讲面 向 对 象 方 法 RUP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是一个软件过程。 是对象管理组织(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推荐的一个面向对象过程标准。 简称统一过程(UP) 吸取了Rational公司多年的工作成果,往往简称为Rational统一过程( 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RUP的特点 用例驱动 以用例为基础,驱动需求获取和分析建模,并进一步引发设计、实现和测试活动 以架构为中心 开发的任何阶段都要相关模型视角下有关体系结构的描述 迭代增量式开发 通过开发活动的迭代,不断产生相应的增量。 用例驱动 用例是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输入 用例 分析 设计 实现 测试 以架构为中心 用例模型视角下的架构 分析模型视角下的架构 设计模型视角下的架构 实现模型视角下的架构 部署模型视角下的架构 系统架构描述 以架构为中心(II) 步骤 在一般性地了解系统用例之后,勾画出与特定用例和平台无关的系统架构 关注一些关键用例 关键用例:利于降低最大风险的,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利于实现所有重要功能而不遗留重大问题的用例 给出每一关键用例的描述 对以上三步迭代,得到一个文档化的架构基线 迭代增量式开发 需求获取 需求分析 设计 实现 测试 起始 细化 构建 转换(移交) 迭代1 迭代n-1 迭代n 迭代增量式开发(II) 四个开发阶段:起始、精化、构建和转换。 每个阶段都有同样的核心工作流:需求获取、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 每个阶段可看成一次“大的”迭代(黑实线);每一阶段安排一定数量“小的”迭代(黑虚线) 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内部或外部发布版本,两次相邻版本之差,称为一个增量。 迭代增量式开发(III) 四个开发阶段的基本目标 初始:获得与特定用例和平台无关的架构轮廓,以此建立产品功能范围;编制初始的业务实例,从业务角度指出项目价值 细化:捕捉关键用例,建立架构基线的第一个版本;到阶段末,估算成本、进度,并详细规划构建阶段 构建:通过演化,形成最终的系统架构基线,开发完整的系统,确保产品可以向客户交付 转换:确保有一个实在的产品,发布给用户。 迭代增量式开发(IV) 四个开发阶段的工作产品 起始阶段:愿景,初始用例 细化阶段:用例模型,细化的需求,体系结构描述,初步设计 构建阶段:软件构件 转换阶段:软件增量,Beta测试报告 五个核心工作流 需求工作流 目标:开发正确的系统 足够详细地描述系统需求,使客户和开发人员在系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方面达到共识 分析工作流 目标:精确地理解需求,得到一个易于维护且有助于确定系统结构的需求描述 使用开发人员的语言来描述和组织需求获取阶段获得的需求,探究系统内部,解决用例间的干扰以及类似问题。 迭代增量式开发(V) 五个核心工作流(续) 设计工作流 把实现工作划分成更易管理的各个部分,捕捉早期子系统间的接口 实现工作流 规划迭代中所要求的系统集成,实现设计过程中发现的设计类和子系统 测试工作流 测试每一个构造来验证实现的结构。 迭代增量式开发(VI) RUP和UML UML作为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给出了表达对象、对象间关系的基本术语,给出了多种模型表达工具 RUP利用这些术语,定义了需求获取层、系统分析层、设计层、实现层,并给出了实现各层模型之间映射的基本活动 RUP和UML(II) 需求获取层的基本术语有:用例、参与者、用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联、用例之间的包含和扩展、参与者之间的泛化。 系统分析层的基本术语有:分析类、用例细化、分析包、分析包关系的依赖、分析类之间的关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