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解读儿童学前教育征文.doc
寓言故事解读儿童学前教育征文
TOC\o1-2\h\u123第一章走进寓言故事与学前教育的世界 1
32694第二章解析经典寓言故事的学前教育内涵 1
13332第三章从寓言故事看儿童品德塑造 2
3196第四章寓言故事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独特作用:我的感悟 2
16300第五章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寓言故事教学:现实状况 2
23057第六章以《伊索寓言》为例看寓言的教育价值 3
29551第七章让寓言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绽放光彩:我的建议 3
8287第八章总结:寓言故事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 4
第一章走进寓言故事与学前教育的世界
寓言故事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门。在学前教育这个重要的阶段,寓言故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说《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虽然它不完全是寓言,但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节。像《丑小鸭》的故事,孩子们在听的时候,会被丑小鸭的遭遇所吸引。那只可怜的丑小鸭,因为长得和别的小鸭子不一样,被排挤、被欺负。可是它没有放弃,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就在无形之中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了坚持和自我认同的力量。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是要让他们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正确的引导,而寓言故事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它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生活中的道理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去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且寓言故事里丰富的想象和奇幻的情节,也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他们的学前教育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第二章解析经典寓言故事的学前教育内涵
很多经典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学前教育内涵。就拿《狼和小羊》这个伊索寓言来说吧。故事里的狼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形象,它找各种借口想要吃掉小羊,而小羊是那么的弱小无助。“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从这个情节中我们能看到,小羊虽然弱小,但是它很诚实,也懂得讲道理。这个故事可以教育学前儿童要诚实,遇到事情要讲道理,不能像狼一样蛮不讲理。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坏人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它的内涵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恶之分,更包含着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危险面前应对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品德和智慧的启蒙。
第三章从寓言故事看儿童品德塑造
寓言故事在儿童品德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以《掩耳盗铃》为例,故事中的人想要偷铃铛,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铛的响声了。“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在学前教育中,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诚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不能像故事中的人一样,以为自己看不到听不到,别人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事情,要勇敢地承认,而不是试图掩盖。再比如在和小伙伴相处时,不能欺骗对方,要真诚相待。这样的寓言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孩子们在故事中看到不好的行为,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避免类似的行为,逐渐塑造良好的品德。
第四章寓言故事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独特作用:我的感悟
我深刻地感受到寓言故事对儿童思维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记得小时候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儿童思维的启发却很大。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开始思考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个概念。剑掉在水里,船在移动,但是掉剑的位置相对于岸边是在变化的,而那个人却按照船上的标记去寻找剑,这是一种僵化的思维。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明白,看待问题不能一成不变,要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这对于他们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思维奠基作用。同时寓言故事里充满奇思妙想的情节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事物。
第五章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寓言故事教学:现实状况
在当前的儿童学前教育中,寓言故事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状况。在很多幼儿园里,寓言故事确实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离开家去外面闯荡,各自盖房子,老大盖了草房子,老二盖了木房子,老三盖了砖房子。大灰狼来了之后,草房子和木房子都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