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上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清单.doc

发布:2019-07-28约3.5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二上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清单 中国的自然资源???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2.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3.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4.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5.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1.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2.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