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性大型城市综合体施工方案.doc
成都和谐国际金融广场项目总承包工程(二标段)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
PAGE
第四章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1测量及监测方案
4.1.1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及组织机构见表4.1-1,表4.1-2。
表4.1-1施工测量主要工作
序号
内容
备注
1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
2
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外控法”布置
3
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内控法”垂直引测,同步控制内外筒轴线、标高
4
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标高
5
底板基础平面钢柱底预埋件、墙里面预埋件安装定位测量
6
主楼核心筒内外墙垂直度及轴线偏差控制测量
7
施工及施工期间沉降、位移等监测
表4.1-2测量组织机构
人员
数量
职责
测量工程师
2
总负责项目工程测量及施工监测
测量员
5
分别负责2#、3#办公楼测量及施工监测
4.1.1.1测量控制网
1首级测量控制网
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利用全站仪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形成资料报送相关单位,点位误差及标高误差满足规范要求时可进行布置下一级控制网,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则重新交接控制点。
在基坑外面建立首级控制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进行布置现场施工首级测量控制点,共布设四个点,如图4.1-1。
图4.1-1首级测量控制网示意图
2地下室施工阶段二级控制网
根据首级控制网布设二级控制网,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布置控制点,详见图4.1-2。
图4.1-2地下施工阶段二级控制网布置图
3地上部分主体施工阶段二级控制网
地上部分主体施工阶段根据施工范围主要分为3个区域,裙楼及2栋办公楼;两栋办公楼结构相似,采用内控法控制各楼座平面定位,办公楼控制点距轴线2m,具体详见图4.1-3。
图4.1-3地上部分办公楼二级控制网布置图
4.1.1.2控制点的向上引测
1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
(1)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加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
(2)主体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内控法”,及当楼板施工至±0.000m时,利用在各楼座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各楼座细部放样。
由于±0.000m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保护,因此需在±0.000m层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示意如下图:
图4.1-4首层控制点示意图
(3)在±0.000m层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垂仪,垂直向上投射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在施工层的预留孔处水平固定1块有机玻璃板做成的光靶,在平面工作基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慢慢旋转铅垂仪1圈(0°、90°、180°、270°、360°),便在接收光靶上得到1个激光圆,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传递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施工层轴线控制网。示意图如下:
图4.1-5激光捕捉靶施工示意图
(4)全站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做好点位标记,图点位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
(5)主楼核心筒土建爬模施工,墙体轴线控制是利用激光控制点直接投测到爬模顶面,经多边形闭合复测,点位误差调整后,用点位之间的连线来控制模板位置和复测每层的墙体轴线误差,同时也可以用垂线检查一层或多层高度的墙体垂直度。
(6)内控点二级测量控制网的分段投测
激光控制点二级测量控制网各分两段循环垂直投测,每一段控制高度在100m左右,并用GPS复测以降低投测误差及降低塔体晃动所造成的摆动影响,控制点垂直引测示意图如下:
图4.1-6办公楼控制点垂直引测示意图
2标高控制点的引测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高程基点与基坑外围二级平面控制点网合二为一,点位要求尽量布置在基础沉降区及大型施工机械行走影响的区域之外,确保点位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联测。
选择4个标高点组成闭合回路,用水准仪、塔尺和钢卷尺配合,顺着基坑维护桩往下量测至地下室基础。复测基坑内水准环路闭合差,当闭合差较大时重新引测标高基准点。
首层+1.0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用水准仪引测首层+1.000m标高线至剪力墙外墙面,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