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毒性、细菌性皮肤病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2-02约2.76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脓 疱 疮 Impetigo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发病机制: 1、温度高、出汗多、瘙痒性皮肤病 2、细菌-化脓性感染: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表皮剥脱毒素-表皮松解坏死;链球菌-菌血症、肺炎等。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链球菌或与金葡菌 传染性强: 部位: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廓等。 皮损:红斑或丘疹变为脓疱,周围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干燥成蜜黄色厚痂,搔抓向周围扩散或融合,痒。 6~10天脱落,不留瘢痕 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大小不等红斑、丘疹或脓疱 表面糜烂渗出或覆蜜黄色厚痂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大小不等红斑、丘疹或脓疱 表面糜烂渗出或覆蜜黄色厚痂 深脓疱疮 溶血性链球菌 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的小腿或臀部 皮损:初为脓疱,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形成坏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去除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蝶状溃疡,疼痛。 病程:2~4周或更长。 深脓疱疮 表面坏死 蛎壳状黑色厚痂 周围红肿 边缘陡峭的蝶状溃疡 深脓疱疮 表面坏死 周围红肿 边缘陡峭的蝶状溃疡 大疱性脓疱疮 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 面部、躯干和四肢 皮损: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液由清变脓,疱壁松弛,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红晕不明显。易破形成糜烂结痂,痂脱落留色沉。 瘙痒 新生儿脓疱疮 凝固酶阳性金葡菌 生后4~10天婴儿 起病急,传染性强。全身广泛分布多发性大脓疱,有红晕,破溃成红色糜烂面,粘膜亦可受累。可伴高热、腹泻、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易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而危及生命。尼氏征阳性。 新生儿脓疱疮 广泛分布大脓疱 有红晕 破溃成红色糜烂面 粘膜亦可受累 可伴全身中毒症状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表皮剥脱毒素。 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有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耳化脓性感染。 口周、眼周至全身,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皮肤大面积剥脱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手足部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周有放射状条纹。尼氏征阳性。无粘膜损害。 明显的疼痛和触痛。 大疱性脓疱疮 大疱、半月状积脓 红晕不明显 易破形成糜烂结痂 大疱性脓疱疮 大疱、半月状积脓 红晕不明显 易破形成糜烂结痂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 剥脱留有潮红糜烂面 尼氏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 脓液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可作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 细菌学检查: 接触传染型脓疱疮:丘疹性荨麻疹、水痘 SSSS: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 预防和治疗 意清注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防止损伤 患者隔离、消毒衣物及环境 ?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高锰酸钾溶液、莫匹罗星乳膏 ?内用药: 抗生素:头孢类,必要时依药敏试验 SSSS:注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浆、全血或丙种球蛋白 病毒性、细菌性皮肤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宣 晓 梅 带 状 疱 疹 Herpes Zoster 病 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现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 (human herpes virus-3,HHV-3) 嗜神经及表皮特性 发病机制 抵抗力下降 潜伏 病毒 健康人 带状疱疹 神经节 水痘、隐性感染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皮肤区域 前驱症状:全身、局部 皮疹特点: ?红斑、簇状丘疹、簇状水疱、痂、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单侧神经、带状分布 自觉症状:神经痛 病程:2~3周 带状疱疹 簇状水疱、基底红斑、沿神经分布 带状疱疹 簇状水疱 基底红斑 沿神经分布 带状疱疹 簇状水疱 基底红斑 沿神经分布 带状疱疹 簇状水疱 基底红斑 沿神经分布 带状疱疹 簇状水疱、基底红斑、沿神经分布 特殊表现 眼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眼支受累 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其他: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泛发型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皮疹及神经痛 鉴别:1、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 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 2、单纯疱疹、脓疱疮 治 疗 原则: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 药物 ?口服或静点: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药物、糖皮质激素 ?外用:干燥、消炎 物理 中医 疣 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器疣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普遍易感 机制: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