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ppt

发布:2025-03-26约3.3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谢谢!《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主要内容1术语和定义2管理要求3消毒、灭菌基本原则4清洗、消毒与灭菌方法5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01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02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038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04主要内容019皮肤与黏膜的消毒03清洁用品的消毒0210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04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介绍术语和定义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一、术语和定义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空气净化(aircleaning)的概念:?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一、术语和定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010102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02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二、消毒的管理要求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010203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应根据本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的需要,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二、消毒的管理要求A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B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C从事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二、消毒的管理要求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01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03骨髓移植病房),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02空气净化卫生要求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等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01被朊病毒等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应遵循本规范10的要求。0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0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04基本要求三、消毒、灭菌基本原则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并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010203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01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03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灭菌等。0201020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01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性因子职业暴露。02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03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04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燃烧和爆炸。05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敏及皮肤、黏膜损伤。06处理锐利器械,防利器伤。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职业防护四、清洗、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洗清洗方法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并遵循WS310.2的要求。治疗车、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