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输供给.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运输供给
第一节 运输供给的特点
一、运输供给的概念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
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供给在市场上的实现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生产者有出售商品的愿望;二是生产者有生产的能力。商品的供给分两种情
况,一是单个生产者的供给,二是该商品的市场总供给。在一特定时间内,单个
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量,是该商品价格和该生产者生产成本的函数。商品的市
场总供给,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下与之相应的这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所能供给的总
量。商品的市场总供给不仅取决于决定单个生产者供给量的所有因素,还取决于
市场中这种商品生产者的数量。
在运输供给分析中应注意,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水平的变化是不同的。一般
将某运输产品供给量的变化定义为单纯其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该产品的供给的
变化,在坐标图上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移动;而供给水平的变动则是
指运输产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如成本)的变化所引起的供
给的变化,在坐标图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在图 7—1中,S表示原供
给曲线,S1表示成本降低后的供给曲线,S2表示成本上升后的供给曲线。
图7—1 供给水平变化
二、运输供给的特点
由于运输产业在各种结构方面的特点,使得运输供给与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供
给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运输供给有如下一些独具的特性:
⒈运输业“有效”供给的范围较大
大多数运输方式的特征之一是资本密集度高,一般来说运输业单位产值占用
资金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生产和服务部门。资本密集度高往往意味着在总成本
中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的比例要高,这使得各运输方式的短期成本曲线较为平
坦,就是说与那些变动成本很大的产业相比,运输成本曲线的U字型不明显。当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当大的产出范围内具有较平坦的形状时,单位成本随运量
变动只有很微小的改变。对于运输业者来说,处于由边际成本确定的理想“最优”
供给量的运输成本,与其周围非最优供给量所对应的成本可能相差无几,所以“有
效供给”对运输生产者来讲就有一个较大的范围。只有当需求量变动相当显著时,
才会超出这一“有效供给”的范围。
⒉运输供给的短期价格弹性较大
运输成本和运输能力调整的难易程度是影响运输供给弹性的重要因素。由于
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几种运输方式的固定资本投资大,固定设备多,因而在
短期内变动成本的比重较小,表现为短期成本曲线比较平缓,供给的价格弹性较
大。在公路能力具备的条件下,购置汽车投入运营也比较容易。造成运输业短期
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输能力往往是按运输高峰的需求设计的,
这是运输生产能力的一项显著特征。在其他产业中,许多产品的消费可能具有季
节性,然而可以做到生产的大体平稳。但运输业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都
同时发生,运输产品不能储存。这就使得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相当大的运
能储存,并准备随时调整运量,从而运输供给可以在短期内随价格的变化而增减,
使运输业具有短期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的特点。但运输能力大幅度的增加则由于运
输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周期很长的原因,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过程。因此运输业
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⒊运输供给存在着明显的外部成本
许多运输方式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过了其最低点以后,成本并不是明显
地上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服务质量的下降。也就是说,运输业可以在成本增加
很少的情况下,在需求允许时,增加供给量。也说明其经济运能是一个较大的范
围。这种情况在铁路、航空、水运等部门是很普遍的;比如,如果客座占用率由
80%增加到100%或120%,则由于上述运输业的短期变动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小,
使得运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微不足道。然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伴
随而来的是运输条件的恶化,旅客必需在买票、候车、行李托运、行李检查的过
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服务质量下降所引起的成本全部由消费者承
担。如果把这笔费用加在运输业的账上,则其成本曲线就是另外一种形状。也就
是说运输业把一系列改善服务条件必需的费用(如改造客站、增加售票点)转嫁
给以了消费者,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使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在运价不变的情况
下(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中国尤甚)增加供给。图7—2 显示服务质量下降
时消费者负担的成本情况,SAC为运输业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