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数组的应用”教学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维数组的应用”教学方案
【课题】一维数组的运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C++程序设计教程》第5章第1节)
【课时】2课时(90分钟)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对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引用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数组定义、引用的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数组解决同类型的多变量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动手编程能力。
3、情感目标
利用上机分组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的初始化、一维数组的引用
难点:一维数组的初始化、一维数组的引用
【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情境、启发式教学法。
2、以例子讲解→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为流程;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运用“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演示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具】
自制PPT演示文稿、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教学平台
【教学策略】
基本知识采用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演示与交流→解决问题。然后是能力拓展,学生分组从其它工作表中挑选内容完成挑战,适用于分层进行教学,最后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享有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并给予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积极性。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学生动手尝试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新鲜事物欲望联系实际,拉近程序与生活的距离新
课: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定义说明:
①、数组名命名规则和变量名相同,遵循标识符命名规则;
②、数组名后面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常量表达式;
③、常量表达式表示元素的个数,即数组长度;
④、常量表达式可以是数值常量、枚举常量和符号常量,但不能是变量。
例:int num[5];
//定义一个num数组,类型为int,有5个元素
一个数组定义是具有确定含义的操作,它分配固定大小的空间。如果省略常量表达式,则在函数调用时,即兴分配数组空间。在编译时,数组定义中的下标必须确定。
实例提问:如何定义一个全班人数的数组?
如何定义一个全班语文成绩数组?
2、初始化数组
数组可以初始化,即在定义时,使它包含程序马上能使用的值。
在课本中找出概念,并进行关键的标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组的定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做笔记,记录关键要点。
给学生留出时间对数组的定义注意事项并进行进一步理解、记忆。
思考,并动手尝试完成问题。
理解数组初始化的含义。
理解数组概念。
掌握数组的定义格式。
理解、掌握在数组定义时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地定义数组。
提高学生的动手与自我尝试能力,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数组的定义。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0,可只赋一个0值;
④、全部数组元素赋初值时,可以不指定数组长度
例1:int num[5]={2,4,6,8};
// 数组有5个元素,值分别为:2,4,6,8,0
例2:int num[]={2,4,6,8};
// 数组有4个元素,值分别为:2,4,6,8
3、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引用,且只能逐个引用(使用)数组元素而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
数组元素的引用形式:
数组名[下标]
说明事项:
下标是数组元素到数组开始的偏移量。
①、以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n-1结束
②、每次可引用一个数组元素,不能引用整个数组
③、一个数组元素就如同一个简单变量
④、下标可以是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⑤、常量和表达式可以作下标:a[0]=a[5];
⑥、变量作下标:a[i]=a[i]+1;
⑦、数组元素做下标:a[a[0]] = a[1]
例1:int num[5]={2,4,6,8};
num[1]=4; // 对第2个元素引用,值分别为:4
实例讲解:对一长度为5的整型数组初始化,然后进行倒序输出。(先思考,提出方案)
#include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a[5]={1,2,3,4,5};
for(int i=4;i=0;i--)
{cout第 a[i] 个数为: a[i]endl;}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组的初始化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做笔记,记录关键要点。
动手参与实例的引用。
理解数组引用的含义。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组的引用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做笔记,记录关键要点。
学生参与实例的引用,写出结果。
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并出关键的程序段,甚至整个程序。 理解、掌握数组初始化。
理解、掌握在数组初始化时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地初始化数组。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对数组的初始化。
理解、掌握数组引用。
理解、掌握在数组初始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