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赏析谜底.doc

发布:2017-05-21约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月亮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愁人不能入睡。 2.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本句揭示了睿智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3.远隔千里,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仲秋美好的月色。既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子由)的怀念之情,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4. 示例:带有豁达和深情祝福的语气。因为这一句涵盖“不应有恨”的意味,并表达了对远隔千里亲人平安长久的深情祝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边塞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出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掣”字用得十分精确,“掣”本意是拉、扯的意思,在这儿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为送别的场面涂抹上一层雄浑悲壮的色彩。 3.像忽然吹来一夜春风,千树万树上的白雪如梨花开满枝头,花团锦簇,压枝欲低。 4.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形象生动地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也表现出一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5.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背影,茫茫雪地上只留下一串孤单的马蹄印记和作者仍伫立远眺的身影。抒发了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表达了作者对已故朋友的悼念和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作者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写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这两句诗有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成为历来传颂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长”字是振作的意思,诗人在诗的末尾用一个“长”字刻画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4.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官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改古代许多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3.既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襟怀、远大抱负,又充满了对朋友的真挚的情谊。 过零丁洋 1.示例:“柳絮”、“浮萍”的漂泊不定都给人以飘零流落之感。国家危在旦夕就像狂风中翻飞的柳絮,个人遭遇命运的浮沉好像暴风雨中的浮萍。诗人用这样两个景物设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国运衰微、个人命运多舛的悲痛之情。 2.这两句诗中“惶恐”“零丁”一语双关,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含义在暗示自己的艰难处境,表现了过去的惶恐忧虑和眼前的孤苦伶仃,感情与地名自然相对应。 3.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和作者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4.精忠报国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夏完淳:“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己亥杂诗 1.抒情 叙事 离别的忧愁和回归的愉快 2.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 3.作者以“落花”自喻,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表达出崇高的献身精神。 登飞来峰 1.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2.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感。3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符合要求即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评分意见:远望1分,近看1分,语言1分。 5.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饮酒: 4.示例:峰青岭翠的南山,夕阳脉脉地笼罩着寂静的山谷,山岚缭绕,雾霭如纱,紫气升腾,缥缥缈缈。 5.“真意”即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里指作者远离世俗,回归(亲近)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追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