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0T 356-2024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规程.docx
ICS65.100CCSB13
0B1310
廊坊市地方标准
DB1310/T356—2024
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规程
2024-11-20发布2024-12-20实施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10/T35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寿光市人民政府古城街道办事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荣君、李世东、陈昶、马超、徐军、赵宜君、徐靓、王守明、霍金领、杨洋。
2
DB1310/T356—2024
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防治方法、操作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微生物菌剂和水肥管理协同应用防治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20287微生物菌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884生物有机肥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624-201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蔬菜根结线虫病
由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侵染蔬菜根系所引起的蔬菜病害。主要症状为:根部形成瘤状物,以侧根和须根较多,初为白色,表面光滑,后期变褐,粗糙。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线虫。受害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黄化,似缺水或枯萎病症状。发生特点见附录A。
3.2
水肥菌一体化管理
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和长势,采用滴灌系统适时适量浇水、施肥和施用微生物菌剂,保证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4防治策略
4.1新地或发病很轻地块,底肥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生长期追施微生物菌剂,或与生物杀线剂/化学杀线剂交替使用,也可以通过追施微生物菌剂并结合水肥管理控制根结线虫病的严重发生。
DB1310/T356—2024
3
4.2多年连作且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地块,首先采用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补施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生长期参照新发地块防治策略。
5防治方法
5.1基施底肥和微生物菌剂
重病地于土壤消毒后、移栽前,新地或轻病地于移栽前基施底肥和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用量为300kg/亩~400kg/亩,复合肥40kg/亩~50kg/亩,微生物菌剂用量40kg/亩~80kg/亩。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和NY884的规定。
5.2微生物菌剂育苗
在育苗基质中加入微生物菌剂,使基质中粉红粘帚霉的浓度达到1×10?CFU/g~1×10?CFU/g基质、枯草芽孢杆菌浓度达到1×10?CFU/g~1×10CFU/g基质。
5.3移栽时微生物菌剂应用
移栽时,穴施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粉剂,1kg/亩;或浇灌5×10?孢子/mL的淡紫拟青霉液体菌剂,每株150mL~200mL。
5.4生长期水肥菌一体化应用
根据不同蔬菜对水肥的需求,采用滴灌系统或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浇灌,同时施用微生物菌剂。水肥一体化操作应符合NY/T2624-2014的规定。10亿孢子/g~20亿孢子/g的淡紫拟青霉菌剂用量为1L/亩~2L/亩,每隔1个~2个月施用1次。淡紫拟青霉菌剂也可与生物杀线剂、水溶肥或具防病促生功能的微生物菌剂等交替使用,推荐用微生物菌剂和杀线剂见附录B。淡紫拟青霉与生物杀线剂的间隔使用时间为1个月,与水溶肥的间隔时间为15d~20d,与防病促生微生物菌剂的间隔时间为25d~30d。
具体流程见附录C。
5.5微生物菌剂应符合GB20287标准的规定,与同类化学杀菌剂使用间隔期应在20d以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