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世界历史》高教版基础模块.pdf

发布:2025-03-08约5.7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认识这场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知道十月革命,理解十月革

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知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知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知道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对外侵略的行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基本进程和性

质;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职教材世界历史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内容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课分为三个子目,分

别是萨拉热窝的枪声、战争的进程以及战后世界的新变化。20世纪初,奥匈帝国一直试图向东扩张吞并塞

尔维亚的行为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萨拉热窝的枪声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全

面卷入了战争。

一战主战场在欧洲,主要分为东、西、南三线,战争最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所有参战国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

一战结束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两次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确定战后国际新秩序——“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也为新一轮国际冲突埋下祸端。

三、学情分析

(1)认知能力: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应已经接受了一学期的职高历史教育,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

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

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

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目标,更好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认知结构:初中九年级下册第8课的教材已经涉及本课的内容,因此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萨拉热

窝事件、一战的进程和结果、等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具体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完整,具备自学整

理本课基础知识的条件。但是对于一战的来龙去脉的具体细节学生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由于课标要

求这一内容是重点,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详细讲解。

(3)教学策略: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用史料、图片等方式,在深度挖掘历史教材资源的基

础上,补充关于一战的相关知识点,如带来的灾难等,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以期落实学生的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萨拉热窝事件、理解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2、能用自己的话阐述一战的来龙去脉,感受一战带来的沉重灾难,呼吁学生倡导和平与发展。

3、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知道其为新一轮国际冲突埋下祸端的史实,把握一战后的

民族民主运动。

五、重难点

重点:一战的来龙去脉、重要史实、性质及意义。

难点:一战爆发的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图片,教师讲述并提问:1928年,德国老兵雷马克根据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完成长篇小说

《西线无战事》。在最后部分,雷马克这样写道:“1918年10月平静的一天,他在前线倒下。部队仅用一

句话概括道:西线平静无事,没有发生值得报告的事。”主人公把生命留在了战场,但军方对这种死亡已

习以为常。这以残酷的事实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巨大灾难和心理上的创伤。那么第一次世界

大战究竟是怎么样发生的?让我们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1《西线无战事》德文第一版书影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西线无战事》的故事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拉到一战的情境中去,渲染战争

带来的沉痛氛围,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对本课学习的热情。

教师过渡: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它发生的背景,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老师黑板上的材料,分析一战

发生的背景。

(二)新课学习

1.萨拉热窝的枪声

展示材料,教师提问:表格1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产生了怎么样的直接影响?

国家英法美德

1913年工业产量34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