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人员管理考核办法.docx
公益岗位人员管理考核办法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益岗位人员管理,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公益岗位在促进就业、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所设置的各类公益岗位人员。
3.考核原则
遵循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民主公开、激励约束并重的原则,对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
二、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
1.岗位设置依据
根据工作需要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公益岗位,明确岗位名称、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
2.人员配备原则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聘、选拔等程序,择优录用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公益岗位工作。优先考虑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特殊群体。
3.人员招聘程序
(1)发布招聘信息,明确招聘岗位、条件、程序等要求。
(2)受理报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3)组织考试、考核,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
(4)公示拟录用人员名单,公示期为[X]个工作日。
(5)办理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三、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1.岗位职责
明确各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工作责任等,确保每位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2.工作任务
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标准等,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工作任务调整
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可对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适当调整,但应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工作交接。
四、日常管理
1.考勤管理
(1)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公益岗位人员应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2)因病、因事请假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请假[X]天以内的,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请假[X]天以上的,报单位分管领导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的,按旷工处理。
(3)建立考勤记录,定期对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公示。
2.工作纪律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不得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擅离职守、串岗聊天、玩游戏等行为。
(3)保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工作中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信息。
(4)爱护工作设备和办公用品,节约使用资源,不得浪费或损坏单位财物。
3.培训与学习
(1)定期组织公益岗位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鼓励公益岗位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工作需要。
(3)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效果等情况。
五、考核内容与标准
1.考核内容
(1)德:主要考核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表现。
(2)能:主要考核业务能力、工作技能、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3)勤: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责任心等方面的表现。
(4)绩:主要考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创新等方面的实绩。
(5)廉:主要考核廉洁自律情况,是否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2.考核标准
(1)优秀: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勤奋,工作业绩突出,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廉洁奉公,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2)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
(3)不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差,业务能力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存在廉洁问题。
3.具体考核指标
根据不同公益岗位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例如:
(1)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工作任务的完成数量、质量、进度等,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2)工作质量:考核工作成果的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等,通过检查、评估等方式进行评分。
(3)工作效率:考核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等,根据工作效率指标进行评分。
(4)工作态度:考核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协作精神等,通过同事评价、服务对象反馈等方式进行评分。
(5)业务知识与技能:考核业务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技能熟练程度等,通过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分。
六、考核方式与周期
1.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由所在部门负责人负责,每月对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填写平时考核登记表。平时考核主要以考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