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方案.doc

发布:2019-01-08约1.16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完美格式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94207645 第一章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PAGEREF _Toc494207645 \h 3 HYPERLINK \l _Toc494207646 第一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 PAGEREF _Toc494207646 \h 3 HYPERLINK \l _Toc494207652 第二节 硬膜外阻滞 PAGEREF _Toc494207652 \h 5 HYPERLINK \l _Toc494207658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PAGEREF _Toc494207658 \h 8 HYPERLINK \l _Toc494207664 第四节 气管内插管 PAGEREF _Toc494207664 \h 10 HYPERLINK \l _Toc494207670 第二章 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PAGEREF _Toc494207670 \h 16 HYPERLINK \l _Toc494207671 第一节 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PAGEREF _Toc494207671 \h 16 HYPERLINK \l _Toc494207678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PAGEREF _Toc494207678 \h 18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 1.体位 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 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 2.恶心、呕吐 (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2)处理:采用细针或笔尖状穿刺针穿刺,硬膜外注入5%葡萄糖溶液10~25ml,输液以增加脑脊液的生成量,对症治疗(包括平卧、针灸及应用镇痛药)。 4.尿潴留 (1)原因:膀胱麻痹导致过度胀满,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 (2)处理;去除手术刺激,改变排尿体位。较长时间的手术应术前放置导尿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