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政府与市场.ppt

发布:2016-08-16约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政府与市场 第一节 市场机制 一、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结果 完全竞争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才有可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边际条件。 交换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对于任何消费者都是相等的,而每一个消费者都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购买,即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而可以实现: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生产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同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任何生产者都是相等的,而每一个生产者都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购买,即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因而可以实现:对于不同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生产和交换最优边际条件的实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方面,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另一方面,由于任意商品均有:MR=AR=P,生产者按MR=MC的最大利润化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任意两种商品的MRT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二)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根据第二福利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人们在埃奇沃斯框图模型内彼此自由地交易,就能获得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 效率与公平 福利第一定律关注的是效率问题,而第二定律关注的是公平问题。 二、市场缺陷 (一)由于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假定条件导致的市场缺陷 1.竞争失灵 2.公共产品 3.外部效应 4.信息失灵(information failure):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充分信息。显然现实的市场不具备这一条件,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可能发生信息失灵。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现实的市场中,交易总是有成本的。维护产权,寻找交易对象,签订交易合同都会发生成本。生产结构的调整也会耗费资源。这种情况显然于完全竞争所要求的条件不相符。 6.宏观经济失调: 现实市场中由于存在价格刚性,预期以及非市场因素的影响造成经济萧条与经济过热的情况交替出现,并且在短期内不能自行调整。 (二)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导致的市场缺陷 1.偏好不合理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因为市场就是按所有个人的偏好来配置资源的。现实市场中的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偏好可能不合理,从而违背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 (1)优值品(merit goods):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2)劣值品(demerit goods):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2.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各人所拥有的体力、智力、天赋和资本在质和量上会有很大差别,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会造成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又会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第二节 政府机制 一、理想的政府 1.政府必须具有充分的信息 2.参与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所有个人都必须一心为公 《国富论》扉页: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会发展起来。 所以,政府应该作为国家经济的守夜人。 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断调整的历史。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福利经济学揭示了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凯恩斯主义则提出了全面的政府干预理论,然而现代经济学认为政府行为同样存在诸多失灵之处。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 二、政府的缺陷 1.信息失灵 (1)政府会存在信息失灵的问题。 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动性是政府信息失灵的一般原因。 (2)政府信息失灵的特殊原因是: 不通过市场交换就难以显示信息; 计划体制缺乏搜集信息的激励机制; 基层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信息进行筛选,造成信息的扭曲; 计划体制层次重叠,信息传递链较长,阻碍信息的传递速度,造成信息滞后。 2.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 在现实中,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具有自身利益和偏好的个人。他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像在市场活动中一样具有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即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