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检修规程.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1-C109A/B检修施工方案
1.总则
1.1 设备运行评价
A1-C109A/B是化工六厂的SA级设备,它为100#加氢反应器和400#环己烷反应器输送氢气,确保反应器的安全稳定生产。在运行过程中,除刮油环刮油效果不好外,设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1.2 设备特点及工作原理
WM-37.2/(5.7-75)型产品气压缩机为固定水冷,四列三级无油润滑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用于石油化工工艺流程中对氢气及烷类气体进行增压用,压缩机主要介质为氢气及烷类气体。压缩机由高压同步电动机通过刚性联轴节驱动,电机转子直接带动压缩机的曲轴旋转,然后又连杆和十字头将曲轴的旋转运动变成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本机气缸为双作用,即盖侧和轴侧都有相应的工作腔。以盖侧为例,挡活塞有盖侧始点位置向轴侧开始运动时,盖侧盖侧容积变大,腔内残留气体膨胀,压力下降,与进气腔内压力产生压力差,当压力差???于吸气阀弹簧力时,吸气阀打开。随着活塞继续向轴侧运动,将气体吸入缸内,活塞到达内止点是稀奇完毕。随后活塞又从轴侧位置向盖侧方向返回移动,此时稀奇阀关闭,随着活塞的继续移动,缸内容积不断变小,已吸入的气体受到压缩,压力逐步升高。当缸内压力高于排气腔内压力且压力差大于排气阀弹簧力时,排气阀打开,缸内已被压缩的气体开始排出。当活塞返回到外止点(盖侧始点位置)时,排气完毕。至此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轴侧工作腔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但有180°的相位差(即当气缸轴侧吸气时盖侧排气;轴侧排气时盖侧吸气)。由于活塞不断地作往复运动,使气缸内交替发生气体的膨胀吸入和压缩排出过程,从而获得连续脉动的压缩气源。
1.3系统简介
本机采用双层布置,主机部分布置在楼面上,稀油站布置在底层。从压缩机的非驱动端(轴头泵端)看,轴头泵端左,右二列堵为一级气缸,电机端左列为二级气缸,右列为三级气缸。稀油站布置在机身前下方。本机的气缸采用上进下排结构,气缸上方设置进气缓冲器,气缸下方设置排气缓冲器。
1.4设备技术特性
压缩介质:氢气
气缸数量:四列
压缩级数:三级
入口压力:0.64 Mp
出口压力:6.2Mp
活塞行程:280mm
气缸直径:一级?390mm/二级?370mm/mm?250
曲轴转速:375rpm
轴功率:1385KW
循环水冷却量:152m3/H
电机额定功率:1800KW
防爆等级:ExeTIT3
1.5编制依据:原厂家WM-37.2/(5.7-75)型氢气压缩机使用说明书。
2.检修项目和内用
2.1检查校验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
2.2检查一二三级导向环、活塞环、填料的磨损情况。
2.3检查一二三级刮油环,分析刮油效果差的原因。
2.4检查主轴承、连杆大小头、十字头与滑道间隙,测量其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调整
2.5测量气缸的椭圆度和圆柱度。
2.6活塞杆直线度校验和活塞杆工作过程中的径向跳动。
2.7解体检查清洗进排气阀,必要时更换
2.8检查各运行零部件及缸体连接螺栓的松动情况
2.9检查清洗油箱、粗滤器等润滑系统,检查主油泵,更换润滑油
3.检修准备
3.1人员准备
技术人员:1人 检修钳工:8人 起重工:2人
工艺操作:1人 电气人员:1人 仪表人员:1人
3.2技术准备
设备图纸:一套 检修方案:1份
3.3主要工机具及测量工具准备
重型套筒扳手:2套 敲击扳手:2套 手动葫芦:1T/2T各一个
轻型套筒扳手:2套 游标卡尺:0-150mm,0-350mm,0-500mm各一个
内径千分尺:200-400mm 百分表:3块 框式 水平仪:0.02mm/m
3.4主要备件及消耗材料
备件:一级导向环 4件 二级导向环 2件 三级导向环 2件
一级主填料 2套 二级主填料 1套 三级主填料 1套
各列缸头铜垫 1个 各列中体填料 1套 各列刮油环 1套
1.5压缩机的主要部件介绍
1.51机身部件(曲轴箱)
机身采用卧式箱形结构,机身材料为HT300。由机身,轴承盖,轴瓦,前后端盖,上盖,撑挡等组成一体,具有良好的刚性。机身两侧与滑到接筒连接,上盖装有呼吸阀。在机身的前端装有轴头泵。润滑油的进出油口也设置在前端。
主轴承采用滑动轴承。上下轴瓦装在轴承盖与机身轴承座用螺栓连接固定。轴承盖上设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