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3-10约2.31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

修复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2023年2月

1编制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目前,我国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大型石化企业达600多家,且多分布在临江临

海等环境敏感区域,一旦这些区域的土壤-地下水被污染,污染物极易通过土壤、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交互扩散造成重大环境损害并威胁居民健康。同时石化企业生

产规模大、存在历史长,工艺链条长,长期运行后“跑、冒、滴、漏”情况愈发

突出,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极高,而大型石化污染场地污染物种类多和

水文地质复杂等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污染识别、防控和修复难度。目前,我国90%

以上大型石化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大型复杂石化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

污染修复技术研发,对于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上述问题,科技部在2019年度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

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中“4.城市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与地下水协同修

复技术”设置“4.7大型复杂石化场地污染原位阻断与协同治理技术”项目。该

项目以石化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针对石化场地污染物种类多、水

文地质复杂等特点,场地治理面临着污染扩散范围和程度的分布规律不清,传统

单一原位修复技术难以实现复合污染的有效去除,发展同时去除复合有机物和重

金属污染的新型可渗透性反应屏障修复技术、原位精准注入技术、监测自然衰减

技术等,构建“土-水、重度-轻度污染,物化-生物,主动与被动”的原位联合协

同修复技术,并形成《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支撑

推广与应用。

1.2项目承担单位

本《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编制项目承担单位

为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参加单位为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

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曲风臣、裴超、王湘徽、王明玉、陈辉霞、姜永海、

黄丹、刘春燕、廉新颖、王碧莲、王加华、张莹、刘伟、刘荣琴、贾永锋。

1.3主要编制过程

为保证本文件的制定质量,力求标准符合科学发展与切合实际,使《石化污

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具有可操作性,标准是时候能对石

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的实施和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标准编制组

在开展大量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参考国内、外有关经

验,并广泛听取国内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相关专家的意见,经过

多次讨论研究和反复修改,起草编制完成了《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

同修复应用指南》草案。主要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2021年1月,由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牵头,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进行了分工。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编制组调研并系统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

我国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南,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多个实际调查案例,形

成了《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草案)及编制说明。

2022年3月25日,中关村中环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组织召开了

“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开题技术审查会,会议邀

请了五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与会人员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专家

组认为标准立项依据充分,编制单位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专家组同意该项团体

标准立项。

2022年3月26日,中关村中环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发布《石化

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立项通知。

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针对标准开题论证会专家意见,编制组形成

了《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初稿)及编

制说明。

2022年9月至10月,编制组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对“石化污

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开展函审,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

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和格式。

2022年11月8日,中关村中环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组织召开了

“石化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原位协同修复应用指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