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
宁德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参考答案】D
【解析】“不能依靠传统文献”这一理解不正确,背离原文语意。根据材料三所述,“毕竟就
古代文献的整体而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还是骨干,古代文献的出土总的来说还是偶然现象”,以
及“传统文献手段该用还得用,不用也不行”等,可以推知,传统文献仍然是古史研究重要支撑。
2.(3分)【参考答案】C
【解析】A.“最早可以追溯”这一说法不正确,原文并未述及;该项信息转述犯了“无中生有”
的错误。B.“则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这一推论的表述显得武断,夸大其词。D.“传统
文献的格局必将被彻底改变,古史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类似‘殷墟’那样的重大发现是指日可待的”
这一说法不正确,歪曲原文语意。根据材料三中所述,“不过过分依赖出土文献,以为以后随着出
土文献的不断积累,就能完全改变传统文献的格局,这在现时还很难设想,一般说来也不太可能”,
可见“传统文献的格局必将被彻底改变”这一表述太过武断、绝对,而“古史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类
似‘殷墟’那样的重大发现是指日可待的”也与原文相悖。
3.(3分)【参考答案】C
【解析】“材料二褒贬分明地点评了中国史学界信古、疑古、释古三种趋势的利弊”这一概括
不正确,原文并未述及利弊。
4.(4分)【参考答案】(1)应插入第⑤与第⑥自然段之间。(1分)(2)理由:“信古,应
该有所根据。疑古,也应该有一定限度。”这个自然段在文中承上启下,对上文所述的信古传统与
疑古流风进行扼要的辩证的总结,呼应标题,申明主旨;同时引出下文如何正确看待关于上古帝王
的传说这个问题的论析,强调层累造成的古史固然不可信,但也要尊重古代传说的历史价值。(3
分)
5.(6分)【参考答案】示例:①《左传》《史记》《国语》这类史书是传统史学文献,有重要
的历史研究价值,值得尊重,不应一律怀疑。②这类史书未必非常完整、周详地记载当时的全部历
史事实,不可一概信古。③要弘扬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将《左传》《史记》《国语》这类传统
史学文献与新近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献及实物等相结合,将疑古与释古并用(审查史料与融会贯通并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参考答案】A
【解析】A项针对文章前四段的内容而设,重点在考察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也是时局的象征”
这一分析牵强附会,缺乏充分的理据;“更能显露出鲁迅‘笑’的乐观精神”这一句分析也是过度
解读。“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是当时真实的环境描写,只是说明作者和鲁迅初识的愉悦,
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鲁迅的“笑”和作者“笑”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B项考察要点是细节在
情节上的呼应作用,C项是人物形象解读,D项是散文整体解读。题肢各项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
1
7.(3分)【参考答案】C
【解析】A项的理解与分析存在强加因果关系的逻辑错误。文中在第6段开头已经指出“鲁迅
是向来喜欢打抱不平的,看了章士钊的横行不法,又兼自己还是这学校的讲师”,并且自身受到“撤
职”的不公平待遇,这是鲁迅“最含热意的妙笔”的原因。而“他与许女士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机会”,是结果并不是原因。B项的理解脱离了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导致推论不当。从原文前后文
语境看,二者并不矛盾,要注意联系两个“认识”在语境中的特定意义,前者从“鲁迅和景宋女士
的认识,是当他在北京(那时北平还叫作北京)女师大教书的中间”的语境中判断指的是认识的时
间,后者从“可是他和景宋女士的认识,以及有什么来往,我却还一点儿也不曾晓得”的语境中判
断指的是认识的过程,因此就没有模糊性一说。C项考查动作和语言描写的理解分析。D项理解不
当,“我”直接建议的对象是许女士而不是鲁迅,“暗含讽刺”这一分析与事实不符。许女士出于
真诚的“爱护他、关心他的健康无微不至”和“我”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也接受“我”的建议,
反讽和事实不符。
8.(4分)【参考答案】①语言风格:善用比喻,幽默风趣,形象生动。他将自己比作“雄鸡”
,在广州时的“闲住”就是一场“呆斗”,“振冠击羽”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对方加害,语言形象
生动,幽默风趣。(2分)②思想性格:深刻、理性,有韧的斗争精神(或“临危不惧、英勇不屈”)
。他已洞察到对方是伪君子,背后有政治力量支持,而仍毫不示弱地与之呆斗。(2分)(评分标
准:共2点,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概括和分析不要求全面,意到即可)
9.(6分)【参考答案】写实:①时间背景真实,如女师大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