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研究
课题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课题类型: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张三(课题负责人)、李四、王五、赵六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10月1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31日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传播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球意义。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有效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图像话语,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策略、传播效果等方面,而对图像话语构建的研究相对较少。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图像在传播中的作用,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国际传播的研究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跨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在图像话语构建方面,国外学者注重从符号学、传播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和方法。
发展趋势: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图像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未来,图像话语构建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关注图像与传播策略、传播效果之间的互动关系。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
a.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特征,包括图像类型、图像符号、图像叙事等;
b.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策略,包括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时机等;
c.评估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效果,包括传播影响力、传播认同度等;
d.提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图像话语构建能力的对策建议。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案例,分析其图像话语构建过程和效果。
实地调研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图像话语的认知和评价。
比较研究法:将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与其他国家的国际传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理论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政策建议等。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a.第一阶段(2023年10月-2024年3月):进行文献调研和案例收集,形成初步的研究框架;
b.第二阶段(2024年4月-2024年9月):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c.第三阶段(2024年10月-2025年12月):进行成果整理和总结,撰写专著和政策建议。
人员分工:
a.张三:负责课题总体设计、研究框架构建、成果整理和总结;
b.李四:负责文献调研、案例收集和数据分析;
c.王五:负责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
d.赵六:负责论文撰写、专著编纂和政策建议提出。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预计总经费为50万元,具体分配如下:
a.文献调研和案例收集:10万元;
b.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15万元;
c.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撰写:10万元;
d.专著编纂和政策建议提出:15万元。
设备需求: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预计所需设备包括:
a.计算机:5台;
b.摄像机:2台;
c.录音笔:3个;
d.服务器:1台。
九、参考文献(略)
本课题研究将遵循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图像话语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课题评审意见:
本课题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现出了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目标明确且具体,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规范,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还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对问题的剖析深入透彻,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本课题在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