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教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以此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使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化学学习;
信息技术对于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就是时代的催化剂。一个人,特别是
老师,如果不会使用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无法与外界通信并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对于教师来说,它不仅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而且也是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模式的好帮手,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更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的教学中,既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是突飞猛进的,我教了十几年,经历了教学改革,体会和感受非常深刻。以下是我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一、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最???的老师,激发快乐情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乐在其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以前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学生看黑板、听课能像看电视、看电影那么集中精力就好了,没想到短短的时间我的梦经常下载一些类似魔术的化学反应视频,以刺激学生的神经,让他们感到化学学科的神秘和奥秘想就实现了。有了多媒体教学,我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化学问题,做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幻灯片,把趣味性问题贯穿到化学知识点上,不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产生想去探索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想法,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多媒体技术收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刺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且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的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必须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本节课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再加上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和努力创新,无疑是兴奋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乐之”于学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应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常常把上化学课的情景写到日记里,这充分说明了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的整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而且也让学生回味无穷。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的独特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
初中化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物质进行研究的,而微观物质的教学是初中化学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因为微观的粒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再加上初中学生的想象力不是很丰富。如果只靠教师空洞的讲解、形象的比喻、学生的空间想象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并且学生感觉也很枯燥,我每年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很苦恼,学生掌握的也不好,每年中考这部分失分最高。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以后,我以前在微观物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微观世界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
化学学科概念比较多,学生不易掌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所以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