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片机数字音乐盒课程设计报告.doc

发布:2016-12-02约2.52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一、绪论 3 1.1课题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二、数字音乐盒的总体设计 4 2.1设计基本要求 4 2.2总体设计 4 2.3方案论证与比较 5 2.4本章小结 6 三、硬件设计 6 3.1硬件设计原则 6 3.2LCD显示部分硬件 7 3.3按键部分硬件 14 3.4蜂鸣器驱动 15 3.5PCB设计 16 四、软件设计 17 4.1开发环境 17 4.2软件设计 18 五、系统展示和测试 25 5.1程序:见附录 25 5.2下载程序 25 5.3调试 26 六、总结 28 6.1系统总结 28 6.2不足和展望 29 6.3个人心得 29 附录一:程序: 29 附录二、电路原理图 38 附录三、数据分配 38 参考文献 38 一、绪论 传统的音乐盒多是机械音乐盒,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带动一个带有铁 钉的铁桶转动,铁桶上的铁钉撞击铁片制成的琴键,从而发出声音。但是,机械式的音乐盒体积比较大,比较笨重,且发音单调。水、灰尘等外在因素,容易使内部金属发音条变形,从而造成发音跑调。另外,机械音乐盒放音时为了让音色稳定,必须放平不能动摇,而且价格昂贵,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基于单片机设计制作的电子式音乐盒。与传统的机械式音乐盒相比更小巧,音质更优美且能演奏和弦音乐。电子式音乐盒动力来源是电池,制作工艺简单,可进行批量生产,所以价格便宜。基于单片机制作的电子式音乐盒,控制功能强大,可根据需要选歌,使用方便。所放歌曲的节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根据存储容量的大小,可以尽可能多的存储歌曲。另外,可以设计彩灯外观效果,增设放歌时间、序号显示灯功能,使音乐盒的功能更加丰富 1.1课题背景 音乐盒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使教会的的钟塔报时,而将大小的钟表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音的组钟”。 1598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第一次来到北京,随行礼物中就有八音琴一台。这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进入中国的八音琴。经过各种的发明创造,1780年前后,拉匀芳的瑞士人从人偶自动钟的原理获得启示,发明了一种令人赞叹的机制——机械鸟鸣钟。 1796年,日内瓦钟匠的发明,给机械音乐盒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使音乐盒的体积缩小达到极限,而在接下来的世纪得以成功的发展。1870年,德国的发明家首创了盘式音乐盒。 17世纪初,音乐盒的工业成为瑞士超过制表和缝制蕾丝业的第一大产业,这使得位于瑞士侏罗山边的小镇闻名于世。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92年,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八音琴在中国宁波韵升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全方位地参与全球音乐盒这块巨 大蛋糕的市场竞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韵升 对八音琴的制造技术进行了更多的技术更新, 取得了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项发明专利。这使 得音乐盒无论在音质,音量,谱曲,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改进。目前,韵升八音琴已占据全球八音琴市场份额的1/4,仅次于 日本Sankyo,位居全球第二位。 音乐盒300多年的产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文明300多年发 展的历史鉴证。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盒造型,都能折射出当时不同的社会心态和文明发展现状,它也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 二、数字音乐盒的总体设计 2.1设计基本要求 1、利用I/O口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驱动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调,从而演奏乐曲(最少3首音乐,每首不少于30s)。 2,采用LCD显示信息。 1)开机时有英文欢迎提示字符,播放时显示歌曲序号(或名称)。 2)可通过功能键选择乐曲,暂停,播放。可以通过数字键选择相应的歌曲。 3)具有循环播放歌曲的功能 4)显示乐曲播放时间或剩余时间。 2.2总体设计 1、要产生音频脉冲,只要算出某一音频的周期(1/音频),然后将此周期除以2,即为半周期的时间,利用定时器计时这个半周期时间,每当计时到后就将输出脉冲的I/O反相,然后重复计时此半周期时间再对I/O口反相,就可在I/O脚上得到此频率的脉冲 2、利用stc89c52的内部定时器使其工作在计数器模式MODE1下,改变记数值TH0及TL0以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法。例如频率为523HZ,其周期T=1/523=1912微秒,因此只要令计数器定时956/1=956在每记数9次时将I/O口反相,就可得到中音D0(523HZ)。 记数脉冲值与频率的关系公式如下: N=Fi/2/Fr N:记数值 Fi:内部计时一次为1微秒.故其频率为1MHZ Fr;要产生的频率 3、起记数值的求法如下: T=65536-N=65536-Fi/2/Fr 例如:设K=65536,F=1000000=Fi=1MHZ,求低音D0(523HZ),高音的D0(1046HZ)的记数值。 T=65536-N=6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