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目标之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结合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很多观念都强调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要论述,这些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之上,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新的时代内容。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自然界对于人的整个生命不可或缺,就是人的生命本身。
准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观。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和谐共生,根本在于尊重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观,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准确理解人民幸福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生产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准确理解自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树立自然系统观。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既肯定人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又反对将人消解和漫灭在自然中;既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又反对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当前,我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确保了绿水青山常在,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不仅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陈雄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不可分割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性发展,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上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新的时代内容。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作形象的比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D.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不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马克思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是为了论证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的。
B.文章引用中华民族的古语,是为了证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提出具有现实性、可行性。
C.文章主体部分先写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接着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