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活动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doc

发布:2018-12-13约4.1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作者:李霞 课题 第一章:活动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课型 理论结合实践 教学时间 授课班级 七年级双班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及指导思想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不仅要掌握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为人类服务,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计算机的组成(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能够熟练通过窗口操作控制计算机,能够输入中文和英文。 有人把上网浏览信息称为“网上冲浪”,真的很贴切。在这个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有积极的、有用的信息,也有不良的、无用的信息垃圾。经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网上冲浪”能力,但要准确快速地在因特网上获取所需信息,还需要掌握一些“网上冲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搜索引擎为学习和信息处理服务,也为以后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查找网络资源和学习相关的网络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操作方法 2、会浏览网站信息、搜索信息 3、感受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4、学会键盘的正确操作; 技能领域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硬件及其作用; 2、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IE浏览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的尝试、自学、操作,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情感领域 1、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 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帮助、协作学习的意识。 5、体验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快捷的访问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的组成 2、用键盘输入文字及符号 难点: 1、计算机的硬件各部分的功能 2、正确操作键盘及敲键的方法;键盘常用功能键 教学方法 和策略 提问法、实物展示法、讲解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观察体验、 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计算机的硬件、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教师自制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计算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拥有了计算机,那么同学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通常使用计算机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 并请同学们说说你家电脑的设备情况或是你知道的电脑设备情况(据初步了解每个班级中至少有60%以上的同学家中有计算机) 1、在大屏幕上展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设备。 2、看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实物 平板电脑实物和 一体机 图片 让学生观察电脑的主要设备。 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摄像头、扬声器和传声器等组成。 ? 学生思考回答:计算机可用来打字、上网、玩游戏、听音乐等等。 学生说说电脑的配置情况 学生通过结合大屏幕图片,观察电脑了解计算机硬件名称及作用。 通过调查学生电脑情况,让家里有计算机、较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充分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求知探索的习惯。 根据同学们说的电脑设备情况,引出本节课内容。 集体探究 一、计算机的组成(第1课时) 计算机外观上看到的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摄像头、扬声器和传声器。 原理内容: ①主机箱用于存放CPU、内存、硬盘、网卡、主板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相当于计算机的“大脑”。 ②显示器是一种输出设备,计算机所做的工作一般都能通过它表现出来。 ③键盘和鼠标都是输入设备,用于操作计算机的。 ④传声器(话筒)用于把声音输入计算机。 ⑤扬声器(音箱)用于播放声音。 另外还可接打印机和扫描仪,摄像头用于采集视频信息。 二、启动软件 1、系统软件 大多数计算机已经配置了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这些操作界面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