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课件.ppt
混合結構房屋牆體設計
第一節混合結構房屋的組成及結構佈置方案一、混合結構房屋的組成由板、梁、屋架等構件組成的樓(屋)蓋是混合結構的水準承重結構;牆、柱和基礎組成混合結構的豎向承重結構。二、混合結構房屋的結構佈置方案1、縱牆承重方案無內橫牆或橫牆間距很大,由縱牆直接承受樓面、屋面荷載。back*2、橫牆承重方案房屋開間不大,橫牆間距較小,將樓(或屋面)板直接擱置在橫牆上的結構佈置。3、縱橫牆承重方案back*4、內框架承重方案外牆與內柱同時承重。樓板鋪設在梁上,梁兩端支承在外縱牆上,中間支承在柱上。back*第二節房屋的靜力計算方案一、混合結構房屋的空間工作back*--空間性能影響係數值愈大,表示整體房屋的水準側移與平面排架的側移愈接近,即房屋空間作用愈小;值愈小,房屋的水準側移愈小,房屋的空間作用愈大。橫牆間距是影響房屋剛度或側移大小的重要因素。back*二、靜力計算方案的分類考慮屋蓋剛度和橫牆間距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按房屋空間剛度大小,將混合結構房屋靜力計算方案分為三種:1、剛性方案2、彈性方案3、剛彈性方案back*三、剛性方案和剛彈性方案的橫牆應符合下列要求:1、橫牆中開有洞口,洞口的水準截面面積不應超過橫牆截面面積的50%。2、橫牆厚度不宜小於180mm。3、單層房屋的橫牆長度不宜小於其高度,多層房屋的橫牆長度,不宜小於H/2(H為橫牆總高度)。back*第三節牆柱高厚比驗算高厚比驗算包括兩方面:1、允許高厚比的限值2、牆柱實際高厚比的確定一、允許高厚比及影響高厚比的因素back*1、砂漿強度等級2、砌體截面剛度3、砌體類型4、構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況5、構造柱間距及截面6、橫牆間距7、支承條件二、高厚比驗算1、一般牆柱的高厚比驗算--牆柱計算高度,按表4.4採用。back*--自承重牆的高厚比的修正係數。--有門窗洞口牆允許高厚比修正係數。back*2、帶壁柱牆高厚比驗算(1)、整片牆高厚比驗算--帶壁柱牆截面的折算厚度,--帶壁柱牆截面的回轉半徑,back*(2)、壁柱間牆的高厚比驗算將壁柱視為壁柱間牆的不動鉸支座,計算Ho時,s取壁柱間距離,不論帶壁柱牆體的房屋的靜力計算時屬何種計算方案,Ho均按剛性方案考慮。例題4.1back*3、帶構造柱牆高厚比驗算(1)、整片牆高厚比驗算--帶構造柱牆允許高厚比提高係數,--係數,對細料石、半細料石砌體,;對混凝土砌塊、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砌體,;其他砌體,--構造柱沿牆長方向的寬度。--構造柱間距,此時s取相鄰構造柱間距。(2)、構造柱間牆高厚比驗算back*第四節單層房屋牆體計算一、單層剛性方案房屋承重縱牆的計算1、假定:(1)、縱牆、柱下端在基礎頂面處固接,上端與屋面大樑(或屋架)鉸接。(2)、屋蓋結構可作為縱牆上端的不動鉸支座。back*2、作用於結構上的荷載及內力(1)、屋面荷載作用back*(2)、風荷載作用(3)、牆體自重(4)、控制截面及內力組合back*二、單層彈性方案房屋承重縱牆的計算1、假定:(1)、屋架(或屋面梁)與牆柱頂端鉸接,下端嵌固於基礎頂面。(2)、屋架(或屋面梁)視作為剛度無限大的系杆,在軸力作用下無伸縮變形,在荷載作用下,柱頂水準位移相等。單層彈性方案計算簡圖2、作用於結構上的荷載及內力(1)、屋面荷載作用back*(2)、風荷載作用三、單層剛彈性方案房屋承重縱牆的計算back*第五節多層房屋牆體計算一、多層剛性方案房屋承重縱牆的計算1、選取計算單元2、計算簡圖及內力分析back*風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對於剛性方案多層房屋外牆,當符合下列要求時,靜力計算可不考慮風荷載的影響:(1)、洞口水準截面面積不超過全截面面積的2/3。(2)、層高和總高不超過表4.6的規定。(3)、屋面自重不小於0.8kN/m2。back*3、選擇控制截面進行承載力計算Ⅰ-Ⅰ截面:牆體頂部位於大樑(或板)底的砌體截面;Ⅱ-Ⅱ截面:牆體下部位於大樑(或板)底面上的砌體截面。back*二、多層剛性方案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