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发展海闻教授200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讲 导 论 1.基本经济问题 (1) 稀缺(scarcity):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是指社会提供的东西 少于人们想拥有的。 基本假设: ①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②资源是有限的 生产要素: ①劳动 体力/脑力 ②土地(自然资源) ③资本 ④企业家精神和才能 B.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 (1)定义: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 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桃子 ? (2)形状由机会成本的性质决定:成本递增、递减、不变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递减 (3) 生产点 产品 B 在PPC上为有效生产点(Efficiency) 在PPC内存在失业(Unemployment) 或非充分就业(Underemployment) 产品A (4)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 原因: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战争、自然灾害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 A A B B 2. 解决经济问题的制度选择 A. 共同的问题 B. 不同的制度选择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和取舍(trade-off):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 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C. 转型经济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 决策分散的市场经济 国有经济 民有经济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3.市场经济简介 A.传统市场 B. 现代市场 4. 经济学 A.? 定义: “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 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 社会资源的使用”(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B. 结构: 入门: 经济学原理 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应用学科: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产业组织、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制度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等 C. 方法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观察-理论(模型)-检验 假设的作用 经济学假设人是 “自利”的, “理性”的 认为人都是“自利”的, “理性”的 赞赏和鼓励人的“自利”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实证(Positive)研究: 研究世界是怎样运行的。 规范(Normative)研究: 研究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经济学的社会责任 D.? 经济学十大原理(详见教科书第3-14页)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关系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