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教学大纲.docx
PAGE
PAGE7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数控技术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选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开课单位
数控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七学期
学分/学时
32
课内学时
32
理论授课
16
上机学时
16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0
适用专业
材料成型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
后续课程
专业技能实习、机械CAD/CAM等
二、课程简介
《数控技术》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模具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价值。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等知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数控机床的组成和结构,掌握数控加工编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数控加工及工艺问题的能力,能够面向数控技术领域的多个方向,包括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等开发,并从事生产一线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生产组织和管理等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达到新工科背景下学校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模具行业人才要求。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调研等获取信息手段的学习训练,掌握数控机床的特点,了解数控机床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的现状、前沿发展和趋势;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引入思政环节,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马列主义观、爱国精神、科学探索精神与工匠精神等。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解位移检测装置的相关知识、掌握插补原理及其方法、理解伺服系统等有关基本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时掌握数控车床编程、数控铣床编程,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当今先进制造业中普遍应用的数控技术,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大中企业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理想和献身科学的精神,通过了解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控编程的编制方法,来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数控机床技能工作原理;掌握数控机床编程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控设备的结构;了解伺服系统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高级技能能够获得制造技术领域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2.3具备文献资料检索能力,能够对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将其用于分析复杂材料成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问题分析
课程目标2
2.2能够将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对比并试图改进;
2-问题分析
课程目标3
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并体现创新意识。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4
8.2理解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自觉履行责任。
8-职业规范
课程目标5
3.2能够在综合考虑特定需求和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数控机床的概述(学时数:4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1))数控机床的发展。
(2)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3)数控机床的分类。
(4)数控机床的特点。
(5)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
2.重点和难点
(1)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2)数控机床的分类。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
2.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理论,以生活中常见的加工实例为案例,分析其组成及工作过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结构及工艺设计问题;
3.通过网络、慕课等多种渠道,鼓励学生了解常用数控机床的性能与应用,结合零件加工方法的不同和变化,引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政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认知观。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调研等获取信息手段的学习训练,了解数控机床产生的背景;了解数控机床的精度指标,可控轴数与联动轴数及运动性能指标;掌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