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

发布:2024-05-03约8.12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3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女,37岁,畏寒发热1周,伴干咳、胸闷3天,体温41.0℃,当地CT示前纵隔占位,考虑胸腺瘤(侵袭性),伴右肺感染、胸水,PE:T38.8℃,多处皮下出血点,以下肢为主,两肺呼吸音稍粗。CT:两肺多发病灶,前中纵隔囊实性占位,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两侧胸腔积液。MRI:前纵隔囊实性占位,伴右上肺压迫性膨胀不全及炎症改变。胸腔镜下纵隔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前上纵隔肿块,约3*1.5cm,囊性,予完整切除。病理:胸腺囊肿。第64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5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6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7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理见后第68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理:胸腺囊肿伴感染、肉芽肿形成。女,20岁,胸透发现右肺一占位,胸部CT示:右中肺良性占位性病变肿瘤指标未见异常,否认有结核病史,否认接触粉尘史。第69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0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1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理示右侧纵隔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Castlman瘤首先考虑。Castlemandisease,巨淋巴组织增生症病理:血管透明型(80%-90%)、浆细胞型、混合型临床:发热、贫血、高丙球血症、血沉快影像:①动态增强: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②相对少见的合并钙化:中央性分布,呈分支状或斑点状形态③病灶内极少伴有出血、坏死灶。不均匀强化的瘤灶内低密度影④病灶内或其周围多发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第72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男性,57岁,咽部不适、发现前纵隔肿块一周余,胸片及纵隔CT均提示前纵隔肿块,第73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女,58岁胸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当地就医CT示纵隔畸胎瘤,查体无殊X:两肺支气管病变。心影增大,请结合临床。CT:前下纵隔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呈分叶,大小约8.7*4.8cm,密度不均匀,内见爆米花样及散在不规则钙化影,并见部分呈囊变,增强实质部分轻度不规则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改变。肿块位于前中纵隔,大小6×5×4cm,广蒂附着于右侧心包外方,囊性分隔状,其内充满豆腐渣水样物质,病理:(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及微小胸腺瘤。第74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诊断?第75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76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颈静脉增粗、头颈面部水肿;刺激性干咳、气急;声音嘶哑;Horner综合症,心率慢、恶心呕吐;膈麻痹及呃逆;吞咽困难。**CT、MRI检查能区分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但囊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也可CT密度较高、T1WI信号增高;增强扫描能了解血供情况。肿块的边缘状态;恶性肿瘤常伴有胸腔和心包腔的转移积液、并可见胸膜、心包结节;纵隔内结构受累表现。**2.谭理连,陈剑魂.纵隔CT六分区及其对纵隔肿块定性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84,14(3):193**生殖细胞瘤位置较低,位于心主动脉交接处**罗桂珍,女,56岁,599607,BL-200918625:(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杨玉华,599981,胸腺囊肿。**胸腺增生多见于青少年,多半重症肌无力,CT表现为方形、梯形弥漫增大,密度较均,常保持正常形态,激素治疗有效。胸腺未退化表现脂样密度或略高。**余雪娥,女,46岁,595904,(纵隔)胸腺瘤(B2型)**CT:右前上纵隔占位,CT值32HU,增强后40HU**韩芳:女36住院号481204**孙红甫,男,39岁,533088**结节病是一种肉芽肿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以侵犯肺实质为主,并累及全身多脏器,如淋巴结、皮肤、关节、肝、肾及心脏等组织**神经节细胞瘤比较特殊,四分之一病例位于后纵隔,其余位于盆腔、腹膜后和肾上腺。**纵隔型淋巴管瘤、食管囊肿/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皮样囊肿**高密度囊肿钙化、异位**胸腺囊肿成分特殊改变**范东全,男,61岁,599608,纵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叶冬富,男,57岁,482445(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及微小胸腺瘤。第31页,共7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畸胎类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及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等。后几种较少见,几乎为恶性肿瘤均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