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研究.doc

发布:2016-11-10约4.6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绿色容积率; 建筑节能 Abstrac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 and the urban planning work continued to deepen. Dynamic system, based on city is a comprehensive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not only to the surface of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layout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bu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ime, a variety of requirement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melting penetration of comprehensive study。 Key words:city planning;green plot ratio;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1引言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辨其优劣,只能相对来看,城市设计亦是如此。当今,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接下来本人将针对各要点详细阐述。 2 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我们认为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2.1 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许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弊病。因而后一种逐步被人们理解并付诸实施,如长沙市的规划建设,已将城市核心从河东密集区迁至河西高新区与南郊开发区,并与星沙工业区共同形成分散的四个重点城区,沿湘江大道和潇湘大道再发展一些新城区,以环形路相接组成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群,这样分散式的城市发展,使得长沙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并缓解了旧城的矛盾。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长沙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了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长株潭三市城区及中间地带共同构成城市连绵区的核心区,核心区面积约4500km2,其空间布局为以湘江和现京珠高速公路为主轴的带状组团式结构。预计至205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将达800~1000万。 2.2 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长沙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长沙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1)通过合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