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专题03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浙江省《家庭教育》研究所(筹) 研发
;
以健康、智力、态度、方法为主要实施内容的习惯培养:
1.生活习惯的培养——生存是第一位的;
2.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是重点;
3.为人习惯的培养——做有思想的人最重要。;
从培养按时作息的基本习惯开始,培养良好的运动、游戏娱乐、家庭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习惯的培养。;众所周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有不少家长特别强调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殊不知最基本、最重要的作息习惯培养就在你掌控中。
因为轻视,所以失败!
;举例:经常听到孩子在说“明天又要早起了”、“明天又要上学了”。当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无动于衷的后果是什么?
后果:学期、假期的对立必将与日俱增,孩子在这样苦苦挣扎中,噩梦开始了。
;现象: 假日全家人大睡特睡懒觉,舒服啊!!大看电视剧,舒服啊!!大玩电脑游戏,舒服啊!!。。。。。。假日即将结束,舒服日子到头,学习苦累的阴云又开始笼罩周围,你体会一下,是怎样的感觉?
;破解:用定时(21:00)的长时间慢跑,确保早睡(疲劳疗法),保证早起。不要拘泥于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是怕影响他的学习,还是怕影响他的磨蹭?
效果
看着他满足和略带疲惫的笑脸安然入睡,我由衷感到幸福——很好解决了孩子假日闲散,无所事事的问题,在我家假日孩子更忙,用更多的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1.现象
成绩有提高,周末就让你放松一下;周末的懒觉,时间哪里去了?睡觉去了。
2.结果
(1)越放松,越累(你有放假比正常上班还累得感受吗?)
(2)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玩游戏、看动画片等。因为那该死的作业还没做完。
3.小结
你的放纵会默默强化孩子学习苦累的体验感。有这样的坏习惯,你的孩子还能读好书?读好了是意外、是天才。
; 挑战作息习惯,挑战自然规律的底线
医学角度成人最佳睡觉时间就为22:00-6:00,青少年为21:00-6:00. 排毒养颜健康需要。
“日出而作,日落??息”出自我国先秦《击壤歌》。多么古老而正确的天道,饱含着先贤对自然的尊崇。我们却在违背它,用盲从去折腾孩子。;(1)以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诠释生活,晚睡+懒觉损害的必然是自己的健康、孩子正确生活观的形成
你也许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中应酬;也许在强颜欢笑;也许在踌躇满志,豪言天下。。。 你说你没有办法,因为需要,你必须用这样的形式表达你的存在。
(2)用什么样氛围去熏陶孩子
对自己的放纵,造就的虚假、美好的氛围,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认识,甚至导致对孩子效仿的放纵,那就不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了,首先是对孩子身体健康的严重不负责任;同时也是对积极向上的态度的致命打击。
;1.日常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慢
跑、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
不少学校已经推行的不错。
2.假日运动——爬山、逛公园、外出旅游、武术集训班、乒乓球集训班、茶艺、绣花、书法、舞蹈等
对男孩子来说,爬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
对女孩子来说,绣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 适当的游戏娱乐,有利于舒缓紧张情绪、开发智力、愉悦身心。
1.计时玩游戏,目的是保护视力、保证不过分紧张对健康的危害。
2.每天看看新闻、看点动画片、周末K歌等,有利于孩子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愉悦身心。; 孩子是家庭重要成员,要分担家庭的部分责任,家庭劳动是生活的重要元素,面向未来生活,家长有责任教会孩子基本的家庭劳动。
1.整理房间、厨房劳动、设备维护维修、倒垃圾、取报纸、厨艺、洗衣服、买菜等
2.以家庭劳动为载体,让孩子一起创造美好生活,体验美好生活。在家庭劳动中接受生活的磨练,做生活的强者。;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为社会服务,接受社会评价。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融入社会。
1.不少假日活动,同时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性,如爬山、逛公园、外出旅游、茶艺等
2.假期实习、夏令营、公益活动等;
这么多习惯的培养,真正需要的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规划好、计划好、督促好、坚持好、总结好(融入思想的故事)!
在生活中,用计划的理性,不断促进孩子健康、智力、态度和方法的——
意识形成和内涵发展;1.安然入睡的境界
假如太阳落山的时候,你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没什么可担心的,没什么可忧虑的;
2.自然醒、美好清晨的境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