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伤的现场急救---全 7.doc

发布:2018-02-25约1.74万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紧急创伤生命支持 第一章 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急救的原则】 安全原则:包括现场环境安全、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和医疗物资安全五个方面。 科学原则:在公认的技术规范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处理。 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病人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指导医疗行为。 【现场急救的程序】 确保安全 初步评估和处理 启动急救反应程序 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多学科综合处置 创伤急救链 【具体步骤】 确保安全: 环境安全 安全对象:要保证被救人员安全、施救人员安全、现场围观人员安全。 安全方法:根据现场环境不同选择不同方法。如在怀疑煤气泄漏的现场,切勿按电门铃和使用电话,或任何电器及会发出火花的装置。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关掉无线电话。在交通事故中,急救人员须首先在距离事故车辆50-100米的地方设置明显标志物,并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关掉汽车引擎,采取制动后方可进行急救。发生触电,必须首先用安全方法切断电源或将电源与伤者隔离后,方可接近触电受伤的伤者。 诊疗安全 诊疗技术安全:选择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权威的诊疗技术,避免争议。 沟通安全:患者在现场突发重病或受伤后,常处于应激性心理障碍状态,急救人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避免误解以保障诊疗顺利进行。现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正面接近患者。 大声说明身份及目的。 适时安慰,充满信心,沉着冷静,语言简洁明晰,逻辑清楚,态度和蔼。 救助儿童及婴幼儿时应首先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民事安全:履行各种告知义务,对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后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所有诊疗行为都应征得被救人员或监护人的同意。保留好各种诊疗证据。 刑事安全:留心刑事问题,保留一切可能与刑事侦察与鉴定有关的证据。 医疗物资安全:合理使用医疗设备,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意外。产生的医疗垃圾要用专用器皿保存,不能留在现场。防止医疗设备丢失、损坏。 【特别提示】: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是任何急救现场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在一个不安全的现场进行急救工作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损失;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亦应注意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医疗物资安全。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院前急救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现场安全专家。 初步评估和处理: 意义:急症病人病情复杂多样,表现各异,但不管是何种疾病,急救人员都应首先对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危重病人的现场病情瞬息万变,急救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分清主次。 评估内容 意识 (response) 气道 (Airway) 呼吸 (Breathing) 循环 (Circulation) 评估及处理方法:具体方法见基本生命支持部分。 启动医疗急救反应系统 定义: 紧急医疗救援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在进行急救时,应尽量利用旁观者、志愿者协助以下工作: 确保现场环境安全,例如帮助指挥交通,维持秩序。 帮助疏散其他旁观者,确保伤者的隐私受到尊重,并让伤者有足够的清新空气。 协助处理伤势:指导他人实施直接压法协助制止伤口出血。 其他工作:打求助电话、传递急救用品、安排搬运伤员、引导救护车、安慰伤病者、记录伤病者资料。 第二章 创伤的现场急救 第1节 创伤概述 定义: 创伤(trauma)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外援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完整性遭到破坏,以及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多处损伤叫做多处伤。同一致病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部位或脏器的损伤,其中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称为多发伤。多发伤属于较严重的创伤,多在受伤暴力较大时发生,如车祸、塌方、高处坠落。 分类 按致伤原因分类 如摔伤、挫伤、扭伤、切伤、刺伤、撕裂伤、挤压伤、火器伤。 按受伤部位和组织器官分类 如颅脑伤、颌面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关节脱位、血管伤等。 按伤处与外界的关系分类 如开放伤、闭合伤、穿透伤、贯通伤等。 创伤的评估 ABCDE评估法: 在现场应对对病人进行迅速有效的首次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判断伤情与生命体征情况,确立抢救的优先顺序。重伤患者,要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因素,如心跳呼吸停止、大出血等。首次评估必须迅速有效,不可浪费时间,内容包括: A-----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异物等。 B-----呼吸情况 C-----循环情况以及大出血是否有效控制。 D-----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状况。 E-----暴露受伤部位,避免遗漏严重致命伤。 “CRASHPLAN”: 开放伤容易发现,闭合伤比较隐蔽,易被遗漏。为了不致遗漏重要的伤情,对伤员的体格详细检查,应遵循一定程序,美国Freeland等建议,急救医师对创伤病人检查时应牢记“CRASHPLA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