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9---区域空间定位.doc

发布:2017-03-05约3.3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图①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棉花 B.黄麻 C.甘蔗 D.天然橡胶 2.与图②地区相比,图①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地势平坦 3.图①、②中两地区在国土整治方面应重点做好的工作是 ( ) A.治理水土流失 B.防治土地荒漠化 C.改良酸性土壤 D.整治盐碱地 读下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岛的共同特征是 A.畜牧业是最大经济支柱 B.地处国际海上交通要冲 C.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能受到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出的盛行风影响 5.关于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风蚀地貌发育 B.甲岛地热资源丰富 C.乙岛所在大洲有五大淡水湖群 D.P处是乙岛建军港的最佳地点 6.一艘旅游船从甲岛出发,到乙岛,选择最合理的路线航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运河时,航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 B.逆流航行时所遇洋流都为风海流 C.所经海域水温越来越高 D.所经海区盐度不断升高 图3为两湖泊(R1、R2)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R1、R2湖泊分布在不同的 ( ) A.大洲 B.板块 C.气候区 D.流域 8.R1湖南北两端的距离约为 ( ) A.230千米B.340千米C.560千米 D.820千米 读图2,回答9—11题。 9. 甲、乙两城的所临海域分别是( ) A.红海、波罗的海 B.加勒比海、阿拉伯海 C.黑海、中国南海D.墨西哥湾、孟加拉湾 10.有关甲、乙两城市及所在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附近为该国的棉花产地 B.乙城是该国重要的棉纺工业中心 C.乙城所在地区是该国重要的黄麻生产基地 D.甲城所在地区是该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11.甲、乙两地自然与经济状况相似的是 ( ) A.气候受到地形影响明显 B.都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转向其他国家 D.都为所在国家最大的海港 下图为30°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回答12—13题。 12.按流程的长短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 13.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 B.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D.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 右为我国沿30°N方向两地理要素分布图,读后完成14-15题。 14.要素①和要素②分别可能是 ( ) A.年太阳辐射总量和热量 B.全年平均气压和平均气温 C.人均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D.人口分布密度和城市数量 15.对我国要素①和要素②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3中①②③④是世界四条大河入海口附近。据此回答16~17题。 16.有关四条大河的A.① B.②地外,其他三地气候形成的成因相同 C.D.④河四地区的是A.B.②地所在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数有2个 C. D.④地一样,①②③三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都是水旱灾害频繁 读图9回答1一题。 1.P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 、海岭  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 1.图示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Q 岛中部连绵的水稻梯田是传统技术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它对当地地理特征反映(或折射)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多山,地势崎岖    B、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C、火山活动频繁,土壤肥沃  D、气候湿热22.Q岛的气候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迁移农业 ⑤水稻种植业 ⑥商品谷物农业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③⑤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到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2题。 .若一旅行团从成都出发乘火车到西藏旅游,所经过的铁路线除青藏铁路外,还有 A、京哈线 B、陇海线 C、太焦线 D、浙赣线 .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相连成了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湖水被大量抽取来灌溉农田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