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试卷及答案(共5套).概要 .pdf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试卷及答案(共5套).概要--第1页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计量原子时的时钟称为原子钟,国际上是以(C)为基准。
A、铷原子钟B、氢原子钟C、铯原子钟D、铂原子钟
2.我国西起东经72°,东至东经135°,共跨有5个时区,我国采用(A)的区
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时间。称作北京时间。
A、东8区B、西8区C、东6区D、西6区
3.卫星钟采用的是GPS时,它是由主控站按照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
(D)进行调整的。在1980年1月6日零时对准,不随闰秒增加。
A、世界时(UT0)B、世界时(UT1)
C、世界时(UT2)D、协调世界时(UTC)
4.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C)坐标系。
A、地心坐标系B、球面坐标系
C、参心坐标系D、天球坐标系
5.GPS定位是一种被动定位,必须建立高稳定的频率标准。因此每颗卫星上都必须
安装高精确度的时钟。当有1×10—9s的时间误差时,将引起(B)㎝的距离误差。
A、20B、30C、40D、50
6.1977年我国极移协作小组确定了我国的地极原点,记作(B)。
A、JYD1958.0B、JYD1968.0C、JYD1978.0D、JYD1988.0
7.在GPS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B)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
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B、相位中心
C、点位中心D、高斯投影平面中心
8.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元素,其长半径和扁率分别为(B)。
A、a=6378140、α=1/298.257B、a=6378245、α=1/298.3
C、a=6378145、α=1/298.357D、a=6377245、α=1/298.0
9.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D)
相对与赤道的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它们距地面的
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
A、3个B、四个C、五个D、6个
10.GPS卫星信号取无线电波中L波段的两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作为载波,
在载波2L上调制有(A)。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试卷及答案(共5套).概要--第1页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试卷及答案(共5套).概要--第2页
A、P码和数据码B、C/A码、P码和数据码
C、C/A和数据码D、C/A码、P码
二、名词解释(5×4分)
1、SA技术:其主要内容是:(1)在广播星历中有意地加入误差,使定位中的已知
点(卫星)的位置精度大为降低;(2)有意地在卫星钟的钟频信号中加入误差,使钟
的频率产生快慢变化,导致测距精度大为降低。
2、多普勒定位法: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利用GPS卫星较高的射电频率,由积分
多普勒计数得出伪距差。
3、整周跳变:接收机在信号跟踪接收过程出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