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_T 1622-2022 水生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28约3.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120.30

CCSB52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622—2022

水生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linicaldiagnosisofaquaticanimalsdisease

2022-08-02发布2023-0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6/T1622—2022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从业人员的素质条件 1

5配备的仪器和设备 1

6临床诊断步骤 2

7疾病临床诊断报告 3

附录A(资料性)水生动物养殖现场疾病诊断报告 4

II

DB36/T162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义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敏、陈道印、付辉云、刘文珍、田飞焱、花麒、上官奕长、龚建辉、张宝明、徐先栋、徐节华、江水来、华崇新。

DB36/T1622—2022

1

水生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临床诊断水生动物病害操作人员的素质条件、必备仪器和设备、诊断步骤、诊断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临床诊断水生动物疾病的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7103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GZB5-05-02-05水生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临床诊断clinicaldiagnosis

当水生动物出现行为及形态异常现象后,技术人员亲自到养殖基地对场区状况、水质、饲料情况、发病水生动物品种、规格、发病时间与病程、发病率与病死率以及患病原因等作现场调查;同时采集发病水生动物样品进行实地检测和病症分析,以便准确判定患某种疾病。

3.2

症状symptom

水生动物患病后在行为和形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4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应符合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的标准。

5配备的仪器与设备

5.1解剖盘、剪子、镊子、解剖针和手术刀、医用手套等。

DB36/T1622—2022

2

5.2普通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

5.3盖玻片、载玻片和培养皿等。

5.4水质快速检测盒(可测定指标:如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

6临床诊断步骤

6.1水质检测

内容包括水温、pH、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化学耗氧量及碱度等参数;查看水源及周围有无农田施肥、施药等情况。除此还要掌握养殖水域的面积、水深、底质状况。

6.2病料水生动物的采集

仔细观察待检水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行为状态,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活体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材料。采样方法、样品数量应符合SC/T7103的规定。

6.3目检

通过肉眼观察,由表及里,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直接从水生动物体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或初步诊断出患病原因。主要目检包括以下内容:

a)体表检查:先用肉眼仔细检查病料水生动物的口、眼睛、鳞片、皮肤、鳃盖、鳍等有无充血、发炎、颜色变化、黏液增多、肿胀、溃烂、白点、增生物、眼睛突出、眼睛浑浊、鳞片竖立、腹部膨大、鳍条破损、残缺不全、畸形、肛门红肿等异状,肉眼是否可见大型寄生虫和水霉等。对病变部位及可疑部分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确诊;

b)口腔及鳃部检查:先用肉眼检查口腔有无充血、发炎、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颜色是否异常、有无鳃丝腐烂及大型寄生虫、胞囊等;然后剪取少量鳃丝或刮取病灶部分黏液制片镜检;

c)内脏检查:将水生动物的腹部剪开,检查腹腔内是否有腹水,然后剪去一侧体壁,用肉眼观察体腔内有无大型寄生虫(如舌状绦虫等)及胞囊、腹膜、肠系膜、脂肪组织等是否充血,内脏器官有无异状,如肠某一段特别膨大,肝脏肿大、淤血、或坏死病灶等。对表现出有异常症状的器官作为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