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4篇论文.pdf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4篇论文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提高课堂有效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此之前
先积累一定的基础,该基础主要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精心的备
课。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许多
教师还没能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对学生的态度冷淡,要求严格,缺乏热情,与学生
的沟通交流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惧怕之情,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
学习压力,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把关爱、关心学生作为自己的
职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给
学生一种亲切感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只是听讲,而是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调
节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情理交融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与学生在感情上达到共鸣,而想要进行情感交流,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引导
学习。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学记中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亲其道”,教师若有魅力,其课堂的吸引力
就高,课堂吸引力的提高,必将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魅力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不仅要
求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上课时所使用语言的丰富度、形态表情的生动性
等等。当然,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其自身的综合素养上,主要包括
人格与品德的高尚。教师具有极强的自身魅力,能够赢得学生对其的喜爱与尊重,这就加
大了他所教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学生喜爱上他的课,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
高。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我们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整体
素养。例如,在讲解《卜算子·咏梅》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这篇课文时,先
为学生朗诵一遍,利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然后在课文的讲解时,
用丰富的语言来给这篇文章润色,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三)精心备课
一个表演家在上台之前必然经历了千万次台下的练习,而如果将教师课上教学的过程
比作是表演,那么,台下的练习必定是教师精心的备课。备课的充分与否与课堂效益直接
挂钩,只有教师将备课材料准备齐全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也才能保证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八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具、
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作业与备资源。当然,在备课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好课堂的
每一个环节,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并且做好解决该状况的措施。教师在备课时
需要注意以下四点内容:
(1)备课内容要有正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准确而恰当地掌握教学重点并且组织
相宜的教学步骤;
(2)备课内容的难度尽量与学生学习的适应能力相结合;
(3)备课时要注重实际教学的应用,讲求实效、灵活;
(4)备课的内容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当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积累了一定基础之后,就要完善其实际操作措施。提高初中语文
课堂有效性,其实质就要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学科结构复杂、学习
难度较高,学生很容易对其失去学习兴趣。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帮
助学生重拾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
演讲者,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聆听者,两者之间没能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没能积极
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中。在这种课堂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不能够调节学生学习的
热情,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寻求更好的教
学模式。在此,我推荐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
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通过这些场景的演示,引导学生对教
材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能够得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这
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与课文内容达到共
鸣。例如,教师在讲解《贝多芬传》这一课时,就可以在课文导入之前先播放一些命运、
第九交响曲等,帮助学生在该场景中对贝多芬的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从音乐的旋律中理解
贝多芬创作时的心境,然后教师再慢慢将这篇文章导入课堂。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