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文化专项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题带答案章末测试题复习题1-11章全.docx
专题一中国货币文化的源起
一、判断题
1.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2.环钱是圆形方孔钱的原型。……()
3.布币起源于手工业区,布含有布料的意思。…()
4.秦始皇统一货币后,铜钱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铜钱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5.“文”和“贯”是我国古代铜钱的两个重要单位,1枚铜钱称1文,100文为1贯。………………()
二、单选题
1.刀币()
A.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
B.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
C.起源于渔猎地区和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
D.起源于魏国、韩国所在的中原地区
2.环钱()
A.大概是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
B.是由布币演化而来的
C.是由刀币演化而来的
D.是由布币和刀币融合而成
3.“鬼脸钱”主要分布于()
A.秦国B.赵国C.齐国D.楚国
4.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A.信用货币B.纸币?C.实物货币?D.金属货币
三、简答
1.贝币、布币、刀币分别对中国哪方面的文化起源产生了作用?
2.为什么说刀币是渔猎文化的产物?
专题二中国铜币文化
一、判断题
1.中国史上第一款圆形方孔货币为秦国半两。………()
2.开元通宝是我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铜币。……()
3.中国机制铜币制造起始于1900年的“大清铜币”。…()
4.战国时期各国货币都是以“铢两制”记值。……………()
5.布币的造型来源于古代农具“青铜削”。……………()
6.“一文钱”的说法是“通宝”、“重宝”等形式铜钱出现以后才有的。()
二、单选题
1.中国最早的铜铸币是:()
A.铜贝B.刀币C.布币D.蚁鼻钱
2.下列机制铜币中最早的是:()
A.光绪通宝B.大清铜币
C.光绪元宝D.开国纪念币
3.著名的“开元通宝”铭文是谁的书法?()。
A.周伯琦B.李斯C.李渊D.欧阳询
4.常见的“双钱”符号的含义是()。
A.发财B.“福寿双全”C.辟邪D.无特殊含义
5.唐代铜币盛行何种书法?()
A.隶书B.小篆C.大篆D.瘦金体
三、多选题
1.在我国古代铜币中使用过的书体有:()
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
2.唐以后铜币经常选择的命名方式有:()
A.“通宝”B.“重宝”
C.“元宝”D.“五铢”
下列活动属于中国与铜钱有关的民俗的是:()
A.镇宅钱B.厌胜钱C.压岁钱D.钱卜
四、简答
1.战国时期铜币可分为那几大体系?
2.在货币发展中铜币展现了哪些优劣势?
3.中国民俗对铜钱有什么样的认识?
五.论述题
1.从铜币的兴衰来看货币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古代铜钱文化有哪些方面值得今人借鉴。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
二、单选题
1.A2.A3.D4.B
三、多选题
1.ABCD2.ABC3.ABCD
四、简答题
1.主要分为四大体系:布币,流行于周、晋、郑、卫等国;刀币,流行于齐、燕、赵等地;圜钱,主要流通于秦、魏等;蚁鼻钱,主要流通于楚国。
2.铜币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它适应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它的大小合适,币值稳定、价值较高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和具有良好的保值性等。铜币的劣势体现在它对后来商品经济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商品经济带来的巨大货币需求造成铜币的供给不足、较低的币值不适应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频繁的商品交易。
3.中国民俗中对同比有着丰富的认识,如作为象征富足的象征装点家居、饰品等祈求美好的生活;由谐音与蝙蝠桃子组成“福寿双全”的寓意;象征神秘力量而用于辟邪、占卜等活动。
五、论述题
1.本问题主要从铜币的优缺点、通过其兴衰看货币的发展。铜币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出了货币发展应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特点。铜币最初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其币值稳定、携带存储方便、价值较高等特点从众多货币中脱颖而出称为主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