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制冷循环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循环的热力计算步骤 6、实际制冷系数(性能系数)COP εS=q0/ws=q0/(w0/ηk)=ε0ηk 7、冷凝器热负荷Qk=Q0+Pi=Q0+qm(h2s-h1) 压机实际排气比焓: h2s=h1+(h2-h1)/ηi 8、过冷器热负荷Qg=qm(h4-h4‘) 9、回热器热负荷Qh=qm(h1’-h1)=qm(h4-h4‘) 热力学完善度等 例题3-2 例题3-3 * 2.当有些工质X=1线向左时;回热更重要,如图 回热器流动特征: 1.热量交换形式都是显热 2.热量平衡(忽略外界换热 C(t3-t3`)= cp(t1`-t1) C--液体的比定压热容 Cp--蒸气的比定压热容 由于CCp (t3-t3`)(t1`-t1) 蒸气的温升大于液体的温升,液体温度不会低到t0 (t3-t1`)(t3`-t1) 越靠近液体进口,传热温差就越小。 3.2.4管道,部件、热交换及压损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理想循环不考虑管道的影响,实际有一定的影响。(传热和压损;部件的压损) 1.吸入管道,蒸发器出口—压机进口 a:管道换热问题。无效换热-----保温 b:压力损失问题,进口P ↓ v↑qv↓w0 ↑ ε↓--------增大管径,减小流速----耗材问题,回油问题、回气速度10~15m/s合适。 吸气管道上少装阀门,弯头等阻力部件。 2.压机排气管道 位置:压机出口---冷凝器进口 换热问题----可使冷凝器换热面积↓, 过冷度 ↑, ε↑, 不能保温. 压力损失问题---抬高压机出口压力,w0↑ 因为ε=q0/w0,所以ε↓. 综合: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3.冷凝器到膨胀阀之间的管道(液体管道) 换热---a:冷凝出口大于环温,过冷度↑,对循环有利;b:冷凝出口小于环温,过冷度↓,对循环不利。 压损问题:压力下降,制冷剂液体饱和温度下降,过冷度↓,对循环不利。当过冷度=0时或不大时,P↓,液体汽化-影响膨胀。 液体高度变化会影响压力变化,要注意冷凝器和节流阀的相对位置,避免位差引起汽化。 4.膨胀阀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两相管道) 传热问题: 管道在库外----无效换热 管道在库内----有效换热 压损问题: 节流阀是降压机构,压损不影响循环的性能系数 分配器----使各管流量 分配均匀,在膨胀阀 与蒸发器之间 各支路压降不均有影响 5.部件:蒸发器 1.若蒸发器出口状态不变(紫红线),为克服阻力,需提高进口压力,引起平均蒸发温度提高,传热温差减小,传热面积要增大 Q=KAΔt 2. 进口状态不变(绿色线),传热温差↑, 温度↓,压力↓, v1↑, qv↓,ε↓ (m3/kg) 3.中间状态不变(黑色线),传热温差不变,出口压力↓,v1↑,qv↓,w0↑,ε↓ * 6.冷凝器 压损影响:a;冷凝器出口状态不变(红线),压损能抬高压机出口压力,使w0↑, 但传热温差↑, Qk↑, Q0不变, ε↓. b;冷凝器进口状态不变(绿线),出口P、t ↓、降低传热温差。Qk↓、W0不变、Q0 ↓ ε↓ 压力降,饱和温度降,过冷度降 7.部件、压缩机 理想情况,等熵压缩 实际情况,管壁换热,压缩过程非绝热, 多变过程。进排气门节流,活塞和缸壁之间会产生泄露,余隙容积的影响,使输气量减少,制冷量下降,消耗功率增大。 A;输气量的变化 理论输气量qVh=nzs3.14D2/4----体积流量 n---转速 转/分 D---缸径 米 S---行程 米 Z----缸数 * 实际输气量qvs---由于各种原因(汽缸密封,进排气门密封,余隙容积等原因)小于理论输气量 输气系数λ= qVs/qVh 实际:qV1=qVs<qVh 理想: qV1=qVs=qVh 制冷量=qVqVs=qvλqVh=qmv1λqVh B;功的变化(压机压缩气体所消耗的功,称指示功 理论比功w0 指示比功wi 实际消耗比功 ws wel 等熵的 实际压缩气 体 包含摩擦和辅助设备 包含电机发热 * 理论比功w0 指示比功wi 实际消耗比功 ws wel 指示效率ηi= w0/ wi 机械效率ηm=wi/ws 电机效率ηmo=ws/wel Wel=w0/ηmoηmηi=w0/ηkηmo=w0/ηel ηk----轴效率 ηel---电效率 EER--能效比 实际制冷系数又称性能系数,用COP表示; 对于开启压机cop=EER=q0/(w0/ηk)=ε0 ηk 对于全封压机cop=EER=q0/(w0/ηel)=ε0 ηel 8:不凝性气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