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ppt
关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1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误差越小-—测定结果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第二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实际分析工作中,误差总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定量分析时,既要测得待测组分的含量,还需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判断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减免措施,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第2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系统误差—可测误差(DeterminateError)偶然误差—未定误差、随机误差(IndeterminateErrors)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1)方法误差(MethodErrors):如反应不完全;干扰成分的影响;指示剂选择不当;(2)试剂误差:试剂不纯;一、分析检验中的误差第3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仪器误差(InstrumentalErrors)如容量器皿刻度不准又未经校正,电子仪器“噪声”过大等;(4)主观误差(PersonalErrors)如观察颜色偏深或偏浅,第二次读数总是想与第一次重复等。第4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系统误差的特点:(1)重复性: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重复地出现;(2)单向性: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3)恒定性:大小基本不变,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固定。(4)可校正性:其大小可以测定,可对结果进行校正。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常可通过加标回收试验予以检查。第5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回收试验:在测定试样某组分含量(x1)的基础上,加入已知量的该组分(x2),再次测定该组分含量(x3)。由回收试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回收率。由回收率的高低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存在。常量组分:一般为99%以上,微量组分:90~110%。第6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一些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引起,如。(1)环境温度、湿度、电压、污染情况等的变化引起样品质量、组成、仪器性能等的微小变化;(2)操作人员实验过程中操作上的微小差别;(3)其他不确定因素等所造成。性质:时大时小,可正可负,不可避免,无法校正。第7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随机误差出现的规律---服从正态分布横坐标:随机误差的值纵坐标: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小(1)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测定次数无限多;已排除系统误差。第8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随机误差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对称性: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误差分布曲线对称;单峰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的概率小。误差分布曲线只有一个峰值。误差有明显集中趋势;有界性: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误差不可能很大,即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为零。第9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分析检验的准确度与精密度1.误差(Error)与准确度(Accuracy)(1)误差——测定值xi与真实值xT之差(真实值TrueValue—在观测的瞬时条件下,质量特性的确切数值)误差的大小可用绝对误差E(AbsoluteError)和相对误差Er(RelativeError)表示。E=xi-xTEr=第10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准确度—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高低常用误差大小表示,误差小,准确度高。第11页,讲稿共27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例1: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各为1.2452g和0.2452g,假定两者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2453g和0.2453g,则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1.2452-1.2453)g=-0.0001g(0.2452-0.2453)g=-0.0001g两者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同。第12页,讲稿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