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守正创新.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的守正创新
刘颖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强
调“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构成“三位一体”新论断。历经分立为革命服务、单向度线性影
响的初生萌芽、联动整合发展的初步形成、创新连接交互的正式形成四个阶段的历史探索,这
一过程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三项工作的准确研判和科学调整。“三位一体”新论断守党性与人民
性统一的方向立场之正;守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人才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魂脉之正;守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思想的根脉之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下,把握“三位一
体”更具战略性、系统性;教育是前提与根本,强化坚固度;科技是支撑与纽带,增强协调度;人
才是主体与目的,提高促进度;创新是连接点,确保流畅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遵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守正创新”方法论,体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建设教
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释放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具身’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
编号:BAA200025)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24)02-0011-12
doi:10.20089/j.cnki.issn.1009-105x.2024.02.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
①
础性、战略性支撑”。相较于历届党代会将三者纳入经济发展、民生社会、党的建
设等领域或分立或结合部署,这是首次将三者统筹布局,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下,明确“基础性、战略性
支撑”功能定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个第一”定位,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三大目标”,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大方法论”,
构成教育为根本、前提,科技为支撑、动力,人才为主体、目的,创新为连接点的“三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
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3页。
•1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6|No.02|Mar.2024
位一体”。其演进历程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准确研判与科学调整,
遵循“守正创新”这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逻辑与根本
遵循。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对三者提出新挑战,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之特
殊性对三者提出新要求,以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平面线性关系
不足以攻坚克难。已有研究涉及新论断的政策依据、价值、关系、逻辑理路、困境、
路径等,但历史沿革、创新与三要素关系、方法论遵循等阐释仍有空间。基于此,梳
理探索历程,凝练何以传承、何以创新,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反映时代声音。厘清理论的演
进沿革与升级迭代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逻辑,总结“守正创新”规律方法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背景、革命任务、建设目标集中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
现实中落实实践。三者经历分立、萌芽、形成、一体化四个发展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育、科技、人才分立为革命服务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多重压迫,
时代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现代化还不具备民族独立的基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