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虚拟化容灾-方案建议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融合虚拟化容灾
方案建议书
目 录
虚拟化、容灾建议书 1
1. 项目背景 3
2. 需求分析 4
3. 系统改造方案 5
3.1. 技术选型 5
3.2. 系统拓扑图 6
3.3. 具体方案描述 7
3.3.1. 融合的计算资源 7
3.3.2. 融合的存储资源 8
3.4. 设备配置参数 9
3.5. 方案优点 10
4. 系统容灾方案 10
4.1. 容灾设计原理 10
4.2. 容灾方案介绍 11
4.3. 方案简述 13
4.4. 灾备端设备配置参数 14
5. Nutanix简介 15
5.1. Nutanix的发展历程 15
5.2. Nutanix区块和Nutanix节点 16
5.3. Nutanix的可扩展性 17
5.4. Nutanix的性能 19
5.5. Nutanix的可用性 19
5.6. Nutanix的支持 20
信息化数据不断增长且集中的业务对 IT 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数据中心需要更为快速的提供所需能力。在以往运维工作中,可以看到IT建设亦面临着诸多问题。
机房设备目前多采用X86架构的服务器,随着业务的增长,服务器数量逐年增长,而有些单个业务系统要求远远小于一台物理服务器资源,多种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共用服务器又存在兼容性问题及互相影响的风险,因此目前的布署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服务器资源的浪费。每个业务系统都需要至少一台服务器,虽然每次投资不多,但是这个投资是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不断均衡的投入。在不对当前资源分配、使用模式进行变动的情况下,无法同时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亦无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成本投入控制。
2、设备稳定性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作的风险
绝大部分的业务系统,都是单机部署。系统维护、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造成应用中断,大大的降低了可用性低。同时,某些老的业务系统迁移到新的硬件平台时,可能存在一些兼容性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现有的业务服务器既承担业务处理的任务,又承担数据存储的任务,会使性能及处理能力降级,直接影响到关键业务系统的响应时间。
另外,部分生产数据大部分都仅存储于服务器本地磁盘空间之中,数据无冗余、备份。大量数据没有容灾,一旦出现服务器硬件故障(例如硬盘故障、Raid卡损坏等),将导致数据无法挽回,业务中断,公司的正常工作无法进行,甚至会出现所有的历史数据一次性丢失。
3、生产设备运作存在忙闲时段,资源充分利用率不高
生产业务用服务器普遍存在工作时间繁忙,非工作时间空闲的情况,而管理用服务器如一些数据中心、报表服务器、业务分析服务器等则在非工作时间进行大量的业务数据分析运算。所以直接生产用设备和管理用设备在当前分别部署应用的情况下无法共享硬件资源,在发生相关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互相补充,导致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
4、环境升级,投入巨大
机房里大量的服务器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大量的管理上的麻烦,管理员每天得花大把时间去处理服务器出现的各种故障,故障的排除及预防,即使是管理员这么努力做了也无法阻挡故障的发生带来的损失,而且每天还得花大量的精力去做每台服务器的数据管理。
5、机房环境要求较高,运维成本将逐年增加
机房UPS设备目前的负载较高,如果继续增加用电设备,则无法保障在单台UPS设备故障时的供电安全。此外,设备的正常老化亦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能耗,致使UPS负载过重。
另外还涉及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冷气空调等,这些都将大大的增加运营和维护成本高。
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需通过构建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融合的IT服务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打造绿色和低碳经济。
需求分析
针对以上的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建设目标:
高效的资源整合,提高IT设备利用率,“优化”现有基础平台;
简化存储管理,消除性能限制,实现系统“无限的”、线性的横向拓展;
高效的集中化管理,提供集中实时系统监控,便于及时发现系统热点;
绿色节能,按需服务;
构建虚拟化的平台系统容灾
系统改造方案
技术选型
在机房空间、辅助设施等进行扩容相对成本较高且施工困难的情况下,要解决有限资源与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的矛盾,就需要通过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单系统资源投入,提高单设备的负载能力实现。通过对业界相关技术的了解与比较,针对该类情况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改变在以往的单服务器上直接安装操作系统并进行应用系统等安装,直接提供单一操作系统平台、业务平台使用的模式,而是利用支持硬件虚拟化的服务器硬件安装底层虚拟机系统,在虚拟机系统之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使用该技术避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