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要义.pdf

发布:2024-12-24约1.96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6卷第2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6No.2

2023年4月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Apr.2023

DOI编码:10.19847/j.ISSN1008-2646.2023.02.00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要义

朱国芬,柏振平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唯

物辩证自然观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国情和世情创造性结合的时代表述,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

的生态意蕴、生态目标和生态路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分别

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关于生态问题的本体构境、价值构境和实践构境。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绿色发展基调,

着力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民生福祉,不断厚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优质环境条件,增强全体人民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责任担当。理性

审视和精准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蕴和价值,以生命共同体的思维方式促进现代化建设

理念的生态化,以利益共同体的伦理变革实现现代化建设制度的生态化,以发展共同体的实践

要求推进现代化建设行为的生态化,以生态化赋能现代化,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永续

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意蕴;生态目标;生态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X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23)02-0001-0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探索的哲学元问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必须全面准确贯彻

题,它在时空上先于并涵盖其他一切问题,是其他落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

一切问题的本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一,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

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谐共生的现代化”[2]23,50。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在《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经济工作》(2015年12月18日)一文中,总书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色、本质要求

[1]

首次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题。“和和战略任务加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质上

谐”“共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坚持人是创造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理念的人类文

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具有中华文化意蕴的马克明新形态的进程,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人与

思主义生态观超越了西方偏执一端的“中心主自然本质融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义”,不仅理论上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实践上更具新时代,从人与自然关系视角辩证思考中国式现

有可操作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代化生态内涵、科学认识其生态意蕴、深刻理解其

收稿日期:2023-01-09

作者简介:朱国芬(1966—),女,江苏无锡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态伦理学,生

态文明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公民生态素养提升与生态文明建设融通机制研究”(19NLD005)

本文引文格式:朱国芬,柏振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要义[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1-6,29.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